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8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起了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时,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将大豆种子平均分为A、B 两组,其中A组浸泡在10%的食盐水中,B组浸泡在中。均相同条件下浸泡6小时左右。
②将浸泡后的A、B 两组种子分别用湿纸巾包起来并放入塑料袋中,注明A与B。再将A、B 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地方并注意保湿。在A、B 两组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余的条件均相同,这样的两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组。
③两天后,打开塑料袋观察并统计两袋中已经萌发的种子数。
②如果种子萌发数A<B,说明10%的食盐水可以大豆种子的萌发;
③如果种子萌发数A与B相差无几,说明10%的食盐水对大豆种子的萌发无影响。
提出问题:洗手前与洗手后手上的细菌一样多吗?
作出假设:洗手前手上的细菌比洗手后的多。
①将9个灭菌、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的标签儿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
⑤把三种培养你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并计算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在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实验步骤 | 设计要求 |
①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分别标为A、B;选取大小相近、具有完整胚的活大豆种子40颗,经充分浸泡后,随机平均分成两组。 | 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
②将一组每粒大豆种子的子叶均除去一片后,平铺在A培养皿中;将另一组大豆种子 。 | 设置对照实验 |
③将A、B两个培养皿放置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每天同时浇适量且等量的水。 | 控制实验条件 |
④每天观察并记录 ,并进行统计分析。 | 观察和记录 |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