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68 类型:期中考试
材料一: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二: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急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材料一:建党前的青年毛泽东
●1919年7月,创办《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明民众的大联合就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体的所有被压迫者的联合。
●1919年12月,在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接触,收集阅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
●1920年11月,在长沙创建共产党主义小组。
材料二:毛泽东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观点
时间 |
著作或观点 |
1927年2月 |
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认为农民是农村革命运动的中坚 |
1927年8月 |
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 |
1929年4月 |
在《土地法》中规定“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
1930年1月 |
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过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来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 |
材料三:“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1939年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材料一:……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919年,到了巴黎和会,中国却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中国人心中的怒火最终爆发,完成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同时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注:材料“中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指新中国成立)
——改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中、美、英在二战中的伤亡损失数据对比表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
伤亡 |
死亡 |
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 |
死亡 |
死亡 |
3500万人 |
2000万人 |
620亿美元 |
5000亿美元 |
40.5万人 |
37.5万人 |
材料四:各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看法
“事实上,由于英军和美军兵力不够,唯一对日作战的陆军就是中国的陆军了”
——法国二战史学家亨利·米歇尔
“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
——美国总统罗斯福
——1938年1月10日时任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人贝德士的日记
日本帝国主义还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请填写在下表横线上。
罪行 |
铁证(具体史实) |
① |
建立731部队,在常德、宁波投放细菌战 |
轰炸封锁后方城市 |
② |
③ |
制造“潘家峪惨案” |
为战胜法西斯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曾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请举出一个最能说明中国和俄罗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团结一致”的例子。
结合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1921年7月23日,毛泽东、李达、董必武等人和共产国际派来的马林、尼克尔斯基,以“北大暑期旅行团”的名义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号召开会会议。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45岁,最年轻的19岁,平均年龄28岁。
材料二:
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