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武威第十七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01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铜变成铜锈,自行车胎爆炸  B . 灯泡发光,澄清石灰水久置变浑浊  C . 蜡烛燃烧,纸撕成碎片 D . 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 2. 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   )
    A . 颜色 B . 硬度 C . 氧化性 D . 熔点
  • 3.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限制装入试管中的液体量,其主要目的是(   )
    A . 防止浪费药品,培养节约观念 B . 液体受热均匀,不致引起试管炸裂 C . 防止液体受热沸腾后喷出试管 D . 防止装药过多反应不均匀、不完全
  • 4. 用试管加热固体物质时有时因操作不符合题意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某学生寻找出下列原因,其中错误的是(   )
    A . 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未擦干 B . 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 . 加热完,没冷却即用冷水冲洗 D . 加热时,用试管夹夹持
  • 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 . 二氧化锰 B . 氯酸钾 C . 空气 D . 氧化镁
  • 6. 能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 . 分别插入燃着的木条 B . 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C . 分别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D . 观察颜色
  •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 .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 糖和水混合制成糖水是化合反应   D . 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与是否有氧气参加无关
  • 8. 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实验中,正确操作是(   )
    A . 装药品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加热有气体产生就立即收集 C .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已满 D . 集气瓶口向下收集氧气,收集完毕正放在桌面上
  • 9.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刚产生气体时,试管内剩余固体种类(  )
    A . 2种    B . 3种    C . 4种    D . 5种
  • 10. 标准状况下,某无毒气体的密度是0.09g/L,(空气的密度是1.29g/L),该气体难溶于水,在实验室收集该气体(   )
    A . 只能用排水法 B .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C . 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D . 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 11. 用氯酸钾和红磷混合制成发令炮,一经撞击,两种物质剧烈反应发出响声,并产生白烟.根据这两种物质的性质判断反应的产物是(   )
    A . 氧气和红磷 B . 氯酸钾和五氧化二磷 C . 氯化钾和红磷 D . 氯化钾和五氧化二磷
  • 12. 下列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 .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 . 二氧化碳+水→碳酸 C .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D . 水→氢气+氧气
  • 13. 下列仪器能用酒精灯加热的一组是①集气瓶 ②量筒 ③烧杯 ④蒸发皿 ⑤烧瓶(   )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⑤ C . ③④⑤ D . ①③⑤
  • 14. 某同学加热20克氯酸钾制取氧气,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内,与只加热20克氯酸钾相比,其结果正确的是(   )
    A . 反应速率不变 B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增加 C . 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D .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 1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 . 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水 B .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C .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 g碳酸钠粉末 D .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水浇灭

二、填空题

  • 16.              
    (1) 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变化。
    (2) 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均填序号)

    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 17.               
    (1)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2) 下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25mL。

    (3) 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18. 在下列物质:①海水;②铜;③食盐水;④空气;⑤氮气;⑥泥水;⑦二氧化碳;⑧“娃哈哈”纯净水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填序号)
  • 19. 根据如图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实验过程中,装药品前应该先进行(填操作步骤);实验结束时,应先.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3) 在A中装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应放,以防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时再才能开始收集.

三、实验题

  • 20. 如图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依据丙实验回答: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 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通过甲、丙两个实验,结合课堂学习,你认为在“集气瓶中进行燃烧的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说明一点即可)
    (3) 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目的为验
  • 21.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化学性质。
    (2) 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二条)
    (3) 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4)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
    (5) 上述实验中的红磷(能或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原因是:

四、推断题

  • 22. 有A,B,C,D四种物质,A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着的火柴伸入到D的集气瓶中,火柴立即熄灭,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A是,B是,C是,D是。从①~⑧中选择答案,将序号填入空格中:①空气;②氮气;③氧气;④硫;⑤木炭;⑥红磷;⑦二氧化硫;⑧二氧化碳。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