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1-05-21 浏览次数:621 类型:二轮复习
【甲】他已经跑出二三十步去,可又不肯跑了,他舍不得那几匹骆驼。他在世界上的财产,现在,只剩下了自己的一条命。就是地上的一根麻绳,他也乐意拾起来,即使没用,还能稍微安慰他一下,至少他手中有条麻绳,不完全是空的。逃命是要紧的,可是赤裸裸的一条命有什么用呢?他得带走这几匹牲口。
【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丙】青春的活力占了上风。伤寒没能置他于死地。他第四次越过了死亡线,回到了人间。只是又过了一个月以后,他才能起床下地。骨瘦如柴、脸色苍白的他,拖着绵软的双腿站起身来,扶着墙壁,想在房间里走走。在母亲的搀扶下,他走到了窗边,在那儿久久地望着屋外的道路。雪融化后形成的一个个小水洼,闪闪发亮。屋外是冰雪初融的早春天气了。
①甲段中的“他”是,他后来和结了婚。
②乙段中的“他”是。
③丙段中的“他”是,这是小说中的人物。
朱司农①载上尝分教黄冈。时东坡谪居黄,未识司农公。客有诵公之诗云:“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东坡愕然曰:“何人所作?”客以公对,东坡称赏再三,以为深得幽雅之趣。
异日公往见遂为知己。自此,时获登门。偶一日谒至,典谒已通名② , 而东坡移时不出。欲留,则伺候颇倦;欲去,则业已通名。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且云:“适了些③日课,失去探知。”坐定,他语毕,公请曰:“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对云:“钞《汉书》。”公曰:“以先生天才,开卷一览可终身不忘,何用手钞邪?”东坡曰:“不然。某读《汉书》到此凡三经手钞矣。初则一段事钞三字为题;次则两字;今则一字。”公离席,复请曰:“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东坡乃令老兵就书几上取一册至。公视之,皆不解其义。东坡云:“足下试举题一字。”公如其言,东坡应声辄诵数百言,无一字差缺。凡数挑,皆然。公降叹良久,曰:“先生真谪仙才也!”
他日,以语其子新仲⑤曰:“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④可不勤读书邪?”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注释】①司农:掌管钱粮的官职。②典谒已通名:主管迎宾的人已经通报了姓名。③了些:了结。④中人之性:才资居于中等的人。⑤新仲:朱载上的儿子,下文的辂(lù)是他的孙子。
异 日 公 往 见 遂 为 知 己
①他语毕 ②凡数挑
③以语其子新仲 ④新仲尝以是诲其子辂
①如是者久之,东坡始出,愧谢久候之意。
②不知先生所钞之书肯幸教否。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