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据报告显示,2018年1—6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018亿元,累计增长9.4%,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出47.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知识,说明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的依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一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标准,提出环保要求,引导和规范低速电动汽车有序发展,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围绕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提出提案,建议继续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新建商品房要设置配备充电电源的专用停车位,对老社区也要制定建设充电设施的改造计划。
材料二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已达到80%。
材料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1300多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这对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形成巨大需求。同时,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
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趋于稳定,互联网行业持续稳健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上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 99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4.3%。
但与此同时,我国信息消费有效供给仍然创新不足,内需潜力仍未充分释放,消费环境亟待优化。2017年8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预计达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15万亿元。
材料:“微信”,堪称中国当今最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应用,我们生活的周围已经无处不是微信的印记。然而2011年微信1.0版推出时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响,团队一度失去信心。后因发现人们对微对话的需求,研发团队增加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猛然间出现井喷;随后相继推出了摇一摇、附近的人、朋友圈等功能。“朋友圈”的出现,微信使用人数以万计增长,带动了微信公众号的上线、微商的活跃和微信红包的创意。微信支付更是让腾讯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最重要的在线支付服务商,涉及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生活缴费、城市服务等多个领域,方便快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毫不夸张地说,微信创造了另外一个腾讯。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知识,分析“微信创造了另外一个腾讯”的经济学依据。
l 电子书籍越来越受欢迎,在线阅读等产业受到资本追挤
l 商家使用智能收银系统,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人力
l 西部某地区采用“互联网+农业”模式解决了销售难题,把当地特色水果行销全国,带动一方致富奔小康。
l 某公司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
l 某国有控股企业自主研发新型数控机床,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
②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
③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
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