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品味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前两句诗人描绘了自己的形象。你能根据诗意,描述一下诗人的形象吗?
    【答案】
    (2)后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远景和近景,一片宁静,同人的活动融成一体,构成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描写景物,这同前两句描写人物有什么联系?
    【答案】
    (3)如果把“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改成“突然”,“见”改成“望”,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
    【考点】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9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研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的任务。

    【甲】沧浪诗话(节选) 
    [南宋]严羽

    嗟乎!正法眼之无传久矣!唐诗之说未唱,唐诗之道有时而明也。今既唱其体,曰唐诗矣,则学者谓唐诗,诚止于是耳。兹诗道之重不幸耶!故予不自量度,辄定诗之宗旨,且借禅以为喻,推原汉、魏以来,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虽获罪于世之君子,不辞也。

    【注释】①南宋时期严羽的《沧浪诗话》中尊唐抑宋的理论,不仅影响了后人对于宋诗风貌的整体把握,更成为后世诸多诗评者不可忽视的理论依据。

    【乙】论宋诗
    缪钺

    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不及前人。实则平心论之,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

    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

    唐诗以情景为主,即叙事说理,亦寓于情景之中,出以唱叹含蓄。惟杜甫多叙述议论,然其笔力雄奇,能化实为虚,以轻灵运苍质。韩愈、孟郊等以作散文之法作诗,始于心之所思,目之所睹,身之所轻,描摹刻画,委曲详尽,此在唐诗为别派。宋人承其流而衍之,凡唐人以为不能入诗或不宜入诗之材料,宋人皆写入诗中,且往往喜于琐事微物逞其才技。如苏黄多咏墨、咏纸、咏砚、咏茶、咏画扇、咏饮食之诗,而一咏茶小诗,可以和韵四五次。馀如朋友往还之迹,谐谑之语,以及论事说理、讲学衡文之见解,在宋人诗中尤恒遇之。此皆唐诗所罕见也。夫诗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于景物,情景交融,故有境界,此六朝及唐人之所长也。宋人略唐人之所详,详唐人之所略,虽尽事理之精微,而乏兴象之华妙。

    唐诗技术,已甚精美,宋人则欲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