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世代相传的优良革命传统,这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8年开年巨制《信中国》,集中展现了从1921年建党至今近百年来共产党员的书信,以“信”为载体,传递出“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在内容构建上,节目组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将书本上的英雄形象拉回到普通人,用观众能够感受到的共通情感,在书信文字中展现鲜活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形象。为了更好地拉近书信与观众间的距离、增加节目的丰富性,节目还采用潘多拉魔盒立体投影技术,为每一封信都设计了独特空间,为观众营造了裸眼立体3D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完全沉浸在书信的时空里。节目首播当晚就迅速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蹿红,引发强烈反响。

    《信中国》创造性的将视界对准共产党员充溢人道光芒的信件,形象地打开了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宝盒,信件所表达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焕发出感动、震撼、振奋的力量和独特的魅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信中国》的成功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带来的启示。
(2)、运用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革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仍然焕发出独特魅力的原因。
(3)、请你从观众的角度,写两条《信中国》中先烈书信带给你精神上的震撼,要求言简意赅,表达明确。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传承五四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材料一:1919年5月4日,为反抗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中国主权的践踏,数千名北京青年学生涌上街头,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进行了英勇的抗争,由此掀起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群众爱国革命运动。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奋不顾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封建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奔走呼号;先进青年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积极探索指导中国人民根本改变受奴役、受压迫地位的科学真理和发展道路。他们以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诠释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不朽丰碑。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后,一批激进的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是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与封建阶级的旧文化的斗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经过持续一年的热潮,来自潮汕地区的英歌舞迎来“二度出圈”。随着甲辰新春的到来,“中华战舞”的鼓槌声不但在潮汕各大城镇、乡村敲响,更传播到万里之外的英国。

材料一  “每一种民俗的发展总是依托着相应的社会环境,鲜活的民俗也一定是离不开具体的生活场景。”英歌舞诞生于农业社会祖先祈求吉祥平安的朴素愿望中,承担着过去民间驱邪祈福,练武强身等精神和现实需要。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仅仅依托过去的文化场景,无疑会被信息时代的人们所遗忘。而英歌舞则立足于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找到了自己应该寄托的崭新生活场景。疫情过后,英歌舞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材料二  如何借助法律为非遗保驾护航,成为摆在非遗业界面前的全新课题。2022年,2016年7月21日获准注册的商标“英歌YingGe”引起了广东省非遗法援律师团的注意。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俊浩因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材料三  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戏曲演技于一体,内容取材于《水浒传》梁山108将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因此也成为逢年过节登场的“压轴好戏”。近年来,从舞剧《咏春》选段惊艳亮相央视春晚,到音乐剧《雄狮少年》唱响大湾区,全媒体总动员的多模态创新都表现出英歌舞的魅力。“中国年”升级“世界年”,也为英歌“舞出国门”吹来一股东风,在泰国、英国等多个国家,英歌舞已经成为在泰华人与其他族群友谊的纽带。这种催人向上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人类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因此具备全球共有的文化价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