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需要,在横线处补全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乡愁打动观众心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2》)开播后,在网络和电视上创造了收视奇迹,并跃居微博话题榜首位。许多观众说,喜欢《舌尖2》就是因为它不仅拍摄了美食,更讲述了做美食的人和事。其中浓浓的乡情更让不少背井离乡打拼的人留下了眼泪。也有网友说,看到人们为准备食材付出的艰辛,让我们在体味美食的同时,学会感恩。

A、温情催人双泪垂 B、体味美食学感恩 C、佳片掀起收视潮 D、新作追求国际化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进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

(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