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19课《蝉》同步练习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C、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D、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蝉的卵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蚋却很镇静,一点儿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很快的蚋的幼虫,在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取代了蝉的家族。

    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联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越过带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小的小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中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4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5星期。

    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4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①我国古籍卷帙浩繁,包括简牍、帛书、纸等材质在内的典籍文献,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A】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古籍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体系的载体,是____在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对珍贵古籍的修复、活用和保护,关乎到涉及中华文脉的延续与传承。

②甲 在时间的流逝中,大量古籍褪去了昔日光彩,絮化、酸化、虫蛀、霉菌……面对古籍“变老了”“生病了”,古籍修复师们努力与时间赛跑,埋首故纸堆,妙手化腐朽为神奇,让满目疮痍的珍贵古籍____风骨【B】焕发新生。

③从古籍的整理与传承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C】乃至外译。乙 此外,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如天下为公、自强不息、亲仁善邻等,和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丙 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生动活泼、有益有趣,____了古籍新热潮;数字化让许多珍贵古籍面向更多人展露“真颜”,各地读者可随时随地访问指尖上的图书馆,品读中华优秀传统典籍;此外,各种文化节目、短视频,以影视、音乐、漫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演绎古书里的文字,借助当下的传播手段,让中华文明故事得以广泛讲述;还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丁 古老的典籍,正____出时代活力,带着中华历史文化智慧走近大众【D】温润心灵,嘉惠当代。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