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朝阳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19世纪60—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他们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选项能体现洋务运动中“制器为先”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湖北织布局 D、上海轮船招商局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材料二: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一步。……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康有为认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也。”

——马洪林《戊戌变法研究百年回顾》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严复认为,洋务运动的缺点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中国近代史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实践过程中的精神积淀,关注文化、建设文化是人类走向成熟、社会走向理性的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这场运动是由力图用新的批判与探索的现代历史方法论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

材料四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