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践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考试试卷(二)

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变法)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某校初一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阅读材料,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一:商鞅变法中规定: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中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关键措施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魏主”是谁,他把首都从平城迁往何处?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是如何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回答任意两点)
(4)、请分别写出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的重大作用。
举一反三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历史

                 图1春秋形势图                      图2 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畅通。史称“张骞凿空”。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图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采取的主动政策,比如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中国古代史(上册)》朱绍侯等主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