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5单元《庄子》选读 第18课 《鹏之徙于南冥》同步练习
汉文帝“崇尚节俭”。他不仅管住自己,① , 所宠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帐不文绣”,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例子。② , 甚至预先安排后事时一再强调丧事节办,厉行“薄葬”,严防浪费。当然,他任意赏赐铜山于近佞宠臣邓通之类记载的传世,说明③ , 但这毕竟瑕不掩瑜。
记者:您做“《论语》心得”这个节目的时候,预料到它会这么火吗?
于丹:
记者:您和易中天老师有什么相同之处?
记者:你把《论语》讲得很通俗。
记者:这说法很新鲜呀。
记者:除了《论语》您还讲了庄子?
于丹:
记者:谢谢您接受采访。
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谁的江山马蹄声慌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周杰伦和孔子我都喜欢。
②“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③ 司马迁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什么叫成一家之言?那就是熔天人古今于一炉,言一己之心声。
④ 子曰,人这辈子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是三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还是三条。所以我讲的是歪批三国。
⑤ 智者不言,言者不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 ”。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①{#blank#}1{#/blank#}。毛笔铺豪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构成②{#blank#}2{#/blank#};就像音乐运用少数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字由点画连贯穿插而成,③{#blank#}3{#/blank#},和笔画具同等的艺术价值。所以大书法家邓石如曾说书法要“计白当黑”,无笔墨处也是妙境。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但同时我又很怀疑他们自己内心缺乏精神生活的牢固根基,要不何至于如此惶惶不安。
①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②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
③那些面对浮躁世态而自己心态也失衡的人,他们也许救世心切也心诚,
④张三不耐贫困,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文人无行,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
⑤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
⑥可是,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的功利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而坚定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
史上大人物的名字_______,可真正禁得住光阴测试和道义检验的却______。有的凭权势或时运,固可________,但验明真身后很快即_________,甚至被弃汰如粪,沦为恶名。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棵草。诗,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写的吗?诗人,能在历史上留下名的诗人,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当的吗?有思想光芒又有艺术魅力的诗人,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 )。
和其他词人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二十一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在那些行伍出身、戎马一生的将军中不但绝无仅有,即使在文人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经纶事业,有股肱王室之心;游戏文章,亦脍炙士林之口。”辛弃疾在年轻的时候就在文坛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他以恢宏的创作才力,数量众多的优秀词作,雄视两宋词坛,将宋词这一时代之文学推上了最高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辛弃疾的词,宋词将大为失色,不可能达到和唐诗并称的高度。
对于那个时代,那些文人来说,兴之所至,在驿站的墙上涂抹几句诗,是很平常的事,( )。当文人在粉墙上________,驿站的主人便在一旁给他捧着砚池,围观的人群中则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文士酣畅淋漓地________,然后飘然远去,他自己并不能把这放在心上。那“发表”在墙壁上的诗,自有过往的文人墨客去________。他们背着手吟读一回,觉得不怎么样,又背着手踱去,在转身之间,已就淡忘得差不多了。偶尔见到几句精彩的,便要伫立许久,品味再三,________般怡然陶醉,日后又少不得在文友中传扬开去。
过了些日子,那字迹经过风吹雨打,剥落得不成样子了,店主便用泥灰粉刷一遍,清清白白的,好让后来的人再用诗句涂抹。主人照例给他在一旁捧着砚池,很欣赏的样子。就这样到底有多少诗“发表”在驿站的墙壁上,谁也恐怕没有统计过。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