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吉水县外国语学校2019届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竹筏泛舟九曲溪

    “咱武夷山的一大特点呀,就是竹筏,到武夷山不泛舟九曲溪,就白来了。”导游的脸上闪烁着奇异的光彩,骄傲地说。他的话,给我的脑海嵌入了极深的印象。

    现在我站在九曲溪边了。岸边泊着几只竹筏,艄公热情地招呼我坐在竹椅上,稳稳的,周身围着竹子的清香,使人感到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似的。

    九曲溪的水,不深,清清的,溪底的鹅卵石,历历可见,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我时常迷惑,那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却没玷污了它,它竟依然故我,叮叮咚咚地欢唱着。艄公持着青竹,在岸石上轻轻一点,竹筏一下子滑出很远。

    我们顺流而下,溪水轻轻地拍着竹筏,那竹筏在清水的滋润下仿佛更生动了。环视四周,陡峭的壁崖直上青天,偶在一两座山下能见到努力攀登的人,人在大自然中是那么渺小的一粟,然而能征服自然,也是人的伟大吧!

    竹筏上一时寂静无声,艄公却开口道:“我给你们唱个歌吧。”随即自唱起来。我听不懂歌词,却能听出他对这山水,这土地的眷恋之情,那圆润、嘹亮的歌声在空中久久飘荡着……

    不知不觉中,竹筏已漂到了第九曲,水流变得急了,竹筏禁不住左右摇晃起来,我们都大惊失色——被浪花泡成落汤鸡,毕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艄公却不慌不忙,将那根青竹在礁石上左磕右点,绕过急流险滩,最后稳稳地停在岸边。我忽然感到,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溪中的竹筏,都会同到急流和暗礁,遇到急流时,就该像艄公一样掌握自己的生命之舵,渡过险滩,去追求新的目标。

    现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手持青竹,站在竹筏上的照片,然而,珍藏在我心中的不只是一张相片……

(1)、“咱武夷山的一大特点呀,就是竹筏,到武夷山不泛舟九曲溪,就白来了。”中“白”的意思是(    )

A.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        B.空的,没有加上其他东西的

C.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      D.没有付出代价的

(2)、短文从三方面描绘了九曲溪的特点,写出了九曲溪给游人带来了无限的情趣。
(3)、作者通过泛舟九曲溪有了怎样的感悟?摘抄文中的句子。
(4)、短文中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铃声响了,开始上课。

    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声。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啊,这么多啊!”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孩子们会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我接着问:“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学生沉静地举起了手。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爸爸的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那些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他祝我生日快乐!”“他送了我礼物!”“他给我写信叫我不要烦恼!”“他会体贴人了!”……

    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读以下的文章,回答问题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重阳随想

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平日积攒一点好吃的,舍不得吃,好用的,下地锄禾舍不得用,到节日期间,除了求神祖保佑“越过越好”之外,所有平日郁结在心的欲,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欲望,统都释放出来。所以,与神祖无涉的节是没有的,与吃喝无关的节也是没有的。但有一个节似乎这三方面都很淡。三件事也都做,但俎(zǔ)豆香烟不盛,珍馐(xiū)美食呢,也似乎做得不认真,这就是重阳节。

“两个太阳重叠”?不是的。九月九是两个“阳极”之数,重叠在了一起,因故有此名。这个节是个游兴节——我们过去说的“游兴”,说白了就是今日的“旅游”。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也没有柏油路,就自己一家人作短途的随喜。自己带吃的和“饮料”——酒,走——上山去,登高去,看碧云黄花去,看枫叶去!在山上玩,玩累了,回家,这个节也就过罢了。

中国人做事的认真诚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比。外国人过节要去教堂,你有事或心情不对没去,谁也不会计较,耶稣天主不计较,神父牧师和教中会友也都不会计较。在中国古代,到祠堂祭祖你敢不来?那肯定族中就有人“收拾”你。所以即使在享受,我认为也是被“神佛祖宗”捆绑着“享受”那种感觉,真正自由放松的节日也只有这个重阳节。

“重阳将至,盲雨满城,凉风四起,亭享落叶,陇首云飞。”就这么几句话,可以说是形容重阳的极致之语,我在不少笔记文章中见到,几乎都一字不易地引用。这个时气,不下滂沱大雨,然而也不是毛毛雨,很细腻柔和如烟似霾那样的雨重阳节也没有。盲雨的“盲”怎么讲,我没有考究过,想想见到的那雨的样子,该是不大不小的中雨,更确切地说是“中雨偏小”的那种雨。这个雨,出门登高作一日游,怎样说都是偏大了一点。但人,人啊,只要有心情,高兴,带着雨具,挑上酒食点心,也就上山了。

其实,就人们的心理,人们盼着有雨。满山的秋叶艳色杂陈,斑驳陆离,如果在艳阳之下,那就太真切了,不够朦胧,不够含蓄,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多少有点不合。在太阳底下喝酒,看山也少了点“秋凉”意味。但还有一层更真切实惠的想法:“重阳无雨则冬无雨雪”,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所以雨下起来,敲击着所有人的兴奋点,敢情是雨下得多点大点,人们会更高兴。

插茱萸、饮重阳酒、吃糕、登高,寄托了人们两种心愿,希望远方的亲人平安,希望自己的子女和生活“步步登高”,这实在是个吉庆有余的欢乐节。

我们现在一年要过很多节,我看有两个节是挺好的,一个是儿童节,那是六一;一个则是重阳节,是老人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我们中国特有的优良传统。你找个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说,他们不能懂——凭什么我要像尊敬自己父亲一样对别的老人,待自己孩子一样看别人儿子?——他不行,因为他那个“学问”心理因根里头没有这个“理”。

于是,连吃带玩中,我们心中的爱薪火相传。重阳佳节,亲近自然、眺望远方的同时,也要用连绵悠长的情感留意身边、珍惜当下,如此方能不枉传统文化,不负无限秋光。

【注】俎豆:指祭祀。珍馐:指珍奇名贵的食物。

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把他的保姆长妈妈也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