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近期有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高中生活关键词”有:理解、敬畏、转变、平衡、独立、超越。
以上材料中哪两个关键词最能概括你的高中生活?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庄子送葬,经过他的好友惠子的坟墓,回头对随从讲了如下的故事:有个楚国郢地人,鼻尖上沾了一层薄薄的白灰,像苍蝇翅膀一样薄,便让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灰削去。石便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随手向下削掉了白灰。郢人的鼻子毫无损伤,站在那里面不改色。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石召来说:“给我试试。”石说:“我以前倒是能削,不过我的搭档早已经死了,没有人能同我配合了。”自从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对手,没法同人辩难与讨论问题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古代赵国有一位驾车高手,驾起车来既快又稳,赵王拜他为师,学习驾车技术。赵王学的差不多以后,要求与高手比一比。
第一局比赛,两驾马车同样奋力向前,结果是高手赢了。赵王不服气,要求互换车马,结果赵王还是输掉了。赵王还是不服气,要求调换和重新配置,结果都是败北。
赵王很恼火,责备高手留了一手没有教给自己。高手说:“我把技术完完全全教给您了,只不过在比赛时,我一心一意注视车马,向着终点,而您却一心一意想着赢我,跑在我前面就开始担心我追上,跑落后了就盯着我的车想追上我,心神不能凝聚,怎能不输呢?”
看完本则材料,您有什么见闻、思考和感想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联一: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对联二:
上联: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下联:人活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空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雅俗共赏的奇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放射着奇异的光彩,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被誉为“诗中之诗”。
上面两副对联的内容能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8月30日,一条微博引发热议:贵阳一小学,老师穿戴整齐,给入校的学生们鞠躬。有人支持说这是培养孩子懂礼貌好的做法,有人质疑这是学校在作秀。现场视频显示,在老师给学生鞠躬行礼过程中,学生也纷纷给老师鞠躬回礼。校方称,此举只为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恭敬之心。
该事件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自定立意。②标题自拟。③不得抄袭、套作。
近年来,年轻人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已渐成潮流。《国家宝藏》主创团队平均年龄不过30岁,《本草中华》导演组成员清一色为“80后”“90后”……更为可喜的是,今天的年轻人不仅为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有的年轻玩家制作“文物”游戏,也有青年设计让国宝(国粹)开口“讲故事”,如此创意“活化”、“青春派”表达,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当下,也有很多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文化之美显得式微;传统手工艺刺绣,如今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呼短叹……
当年轻这股力量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作为年轻人中的一员,请根据以上材料,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写一篇演讲稿,拟在你学校举办的以“当年轻遇上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演讲。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