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福建省三明市A片区高中联盟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语文阶段性考试(期末考)试卷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嘉,字元礼,濮阳人。祖昂,父惠,俱以战功显。嘉慷慨有大志,始由国子生登泰定三年进士第,授彰德路林州判官,累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除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经历。未几,入为京畿漕运使司副使,寻拜监察御史。会朝廷以海寇起,欲于浙东温、台、庆元等路立水军万户镇之,众论纷纭莫定。擢嘉礼部员外郎,乘驿至庆元,与江浙行省会议可否。嘉至,首询父老,知其弗便,请罢之。会方择守令绥靖辽东,乃授嘉广宁路总管,兼诸奥鲁劝农防御。属盗起,军旅数兴,供饷无虚日。民苦和籴转输,而吏胥得因时为奸。嘉设法计其户口,第其甲乙,民甚便之。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万、千、百夫各统以长,号令齐一,赏罚明信。故东方诸郡,钱粮之富,甲兵之精,称嘉为最。十八年,寇陷上京,嘉闻之,躬率义兵出御。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嘉曰:“吾计决矣。”因竭家所有衣服财物犒义士,以励其勇敢,且曰:“自我祖宗,有勋王室,今之尽忠,吾分内事也。况身守此土,当生死以之,余不足恤矣。”顷之,贼至,围城亘数十里,有大呼者曰:“辽阳我得矣,何不出降!”嘉挽弓射呼者,中其左颊,堕马死,贼稍引退,嘉遂开西门逐之,贼大至,力战以死。事闻,赠崇化宣力效忠功臣、资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省左丞、上护军,封太原郡公,谥忠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八十一·郭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B、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C、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D、既而辽阳陷\嘉将众巡逻去城\十五里遇青号队伍百余人\始言官军\嘉疑其诈\俄果脱青衣变红\嘉出马射贼\分兵两队而夹攻之\生擒贼\数百死者无算\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是官名,金朝曾在都元帅府、枢密院置经历。元代在枢密院、大都督府、御史吧等衙署都设置经历,职掌出纳文书。 B、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过往商旅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指供传递公文或商旅使用的马。文中的“驿”就是指马。 C、赠,是朝廷根据死者生前的功功迹赐予官爵或荣誉称号,以表彰死者。“崇化宜力效忠功 臣”是荣誉称号,“资善大夫”是官职名。 D、忠烈,即忠义壮烈,是谥号,即朝廷在郭嘉死后评给的称号。谥号一般根据死者生前的表现或功绩来评定,有褒贬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嘉仕途通达,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因立下战功而显贵,郭嘉在泰定三年由国子生考中进士,被授予官职,后来一路升迁,入朝为官。 B、郭嘉虚心纳言,朝廷想在浙东温、台、庆元等路设立水军万户,郭嘉亲自到庆元后询问父老,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请求进行废止。 C、郭嘉统兵有方,遵照诏令召集百姓训练,组织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守信,在东方各部,广宁钱粮富足,甲后最精锐。 D、郭嘉忠心护国。重兵围城后,郭嘉镇定自若,尽出家中财物犒劳士兵,申明与城池共存亡的决心,击退敌人后开城门追逐,寡不敌众而战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诏团结义兵,嘉招集民数千,教以坐作进退。

②嘉见贼势日炽,孤城无援,乃集同官议攻守之计,众皆失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景让,字后己,赠太尉憕孙也。性方毅有守。宝历初,迁右拾遗。淮南节度使王播以钱十万市朝廷欢,求领盐铁,景让诣延英亟论不可,遂知名。沈传师观察江西,表以自副。历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商、华、虢三州刺史。

    母郑,治家严,身训勒诸子。尝怒牙将,杖杀之,军且谋变,母欲息众讙,召景让廷责曰:“尔填抚方面而轻用刑,一夫不宁,岂特上负天子,亦使百岁母衔羞泉下!何面目见先大夫乎?”将鞭其背,吏大将再拜请,不许,皆泣谢,乃罢,一军遂定。

    大中中,进御史大夫,甫视事 , 劾免侍御史孙玉汝、监察御史卢栯,威肃当朝。为大夫三月,蒋伸辅政,景让名素出伸右,而宣宗择宰相,尽书群臣当选者,以名内器中 , 祷宪宗神御前射取之,而景让名不得。世谓除大夫百日,有他官相者,谓之“辱台”。景让愧艴不能平,见宰相,自陈考深当代,即拜西川节度使。以病丐致仕或谏公廉洁亡素储不为诸子谋邪景让笑曰儿曹讵饿死乎书闻辄还东都。以太子少保分司。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孝。

    性奖士类,拔孤仄,如李蔚、杨知退皆所推引。始为左丞,蒋伸坐宴所,酌酒语客曰:“有孝于家、忠于国者饮此。”客肃然,景让起卒爵。伸曰:“无宜于公。”所善苏涤、裴夷直皆为李宗闵、杨嗣复所擢,故景让在会昌时,抑厌不迁。清素寡欲,门无杂宾。李琢罢浙西,以同里访之,避不见;及去,命贰其骗石焉。元和后,大臣有德望者,以居里显,景让宅东都乐和里,世称清德者,号“乐和李公”云。

(选自)《新唐书·列传一百二》,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昭度,字正纪,京兆人。擢进士第,累迁中书舍人。僖宗西狩,以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从。未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京,授司空。再狩山南,还次凤翔,李昌符乱兴苍卒,昭度质家族于禁军 , 誓共讨贼,士感动,乃平昌符。迁太保,兼侍中。昭宗即位,守中书令,封岐国公。阆州刺史王建攻陈敬瑄于成都,以昭度为西川节度使。敬瑄不内,诏东川顾彦朗与建合兵以讨,拜昭度兼行营招抚使。乃建幢节行城下,谕其众曰:“毋久闭垒。”敬瑄遣人詈曰:“铁券 , 先帝所命,若何违之?”淹半岁,始拔汉州。建绐昭度曰公暴师远出事蛮夷地方山东兵连祸结朝廷不能治腹心疾也宜亟还定之敬瑄小丑当责建等可办昭度信之请还未半道,建以重兵守剑门,急攻成都,囚敬瑄,自称留后。罢昭度为东都留守。杜让能既被害,以司徒、门下侍郎复为平章事,进太傅。王行瑜求为尚书令,昭度建言:“太宗由是即位,后人臣无复拜者。郭子仪有大功,尝授之,固辞免,况行瑜乎?”乃更号尚父。行瑜怨。会用李磎辅政,而崔昭纬密语行瑜曰:“前公已为尚书令,昭度持不可。今又引磎叶力,此奸人务立党与,惑上听,恐事复有如杜太尉时。”行瑜乃与李茂贞数上书讥诋朝政。昭度惧,称疾,罢为太傅,致仕。行瑜、茂贞、韩建联兵至阙下,言昭度伐蜀失谋,请贬之。未及报,而行瑜收昭度于都亭驿杀之。天子不得已,下诏暴其罪。行瑜诛,乃追复官爵。许其家收葬,赠太尉。

(节选自《新唐书·韦昭度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也,归光武,拜为太中大夫,是时方以陇、蜀为忧。歙因自请曰:“隗嚣始起,以汉为名,今陛下圣德隆兴,臣愿得奉威命,开以丹青之信,嚣必束手自归,则公孙述自亡之势,不足图也。”帝然之。建武年,歙始使隗嚣。五年,复奉玺书于嚣。既还,复往说嚣。嚣遂遣子恂随歙入质,拜歙为中郎将。时山东略定,帝谋西收嚣兵,与俱伐蜀,复使歙喻旨。嚣将王元说嚣,多设疑,故久冘豫不决。歙素刚毅,遂发愤质责嚣曰:“国家以君知臧否,晓废兴,故以手书畅意。足下推忠诚,遣伯春委质,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为族灭之计,叛主负子,违背忠信乎?吉凶之决,在于今日。”欲前刺嚣,嚣起入,部勒兵,将杀歙,歙徐杖节就车而去。嚣愈怒,王元劝嚣杀歙,使牛邯将兵围守之。歙为人有信义言行不违及往来游说皆可案复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为其言故得免而东归

    ②八年春,歙袭略阳,合二千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回中径至略阳,斩嚣守将金梁,因保其城。嚣大惊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数万人围略阳,斩山筑堤,激水灌城。歙与将士固死坚守,矢尽,乃发屋断木以为兵。嚣尽锐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发关东兵,自将上陇,嚣众溃走,围解。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 , 赐歙妻缣千匹。诏使留屯长安,悉监护诸将。

    ③嚣亡后,歙乃大修攻具,进击羌于金城,大破之。陇西虽平,而人饥,流者相望。歙乃倾仓廪,转运诸县,以赈赡之,于是陇右遂安,而凉州流通焉。

    ④十一年,歙与盖延进玫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久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令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儿女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1”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曰:“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裹,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投笔抽刃而绝。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纵囚论

(宋)欧阳修

    ①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②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

    ③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④“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注释】①纵囚:史书记载唐太宗曾假释数百死囚,囚犯人归家后全部按时返回,最终赦免了他们。②贼:指窥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