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射阳县盘湾中学、陈洋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其传         次:排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记 B、吾尝三仕三逐于君              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C、区区之齐在海滨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②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③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3分)

(4)、虽然孔子并不认可管仲,但太史公却称赞管仲为贤臣,从选文看管仲的治国方法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 , 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 , 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丞相司直,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繇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 , 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铉,字宝鼎,勃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月余便通。家素贫,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虯受《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乡里无可师者,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第。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睡,假寐而已。年二十七,归养二亲,因教授乡里。生徒恒数百人,燕赵间能言经者,多出其门。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所未见书。举秀才,除太学博士。及李同轨卒,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徵诣晋阳。时中山石曜、北平阳绚、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广平宋钦道及工书人韩毅同在东馆,师友诸王。铉以去圣久远,文字多有乖谬,于讲授之暇,遂览《说文》《仓》《雅》,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名曰《字辨》。天保初,诏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仍兼国子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草定新历,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宗惠振官俱至国子博士。

(选自《北史·李铉传》,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涂宗浚尝四为县令,并著贤声。后召拜御史,风裁凛然,所至急民疾苦。万历二十九年,升大理寺侍丞,继擢大理寺右少卿、左右少卿。三十四年,升都察院企都御史,巡抚延绥 , 屡立边功。修学宫,创书院,建文塔,改武庠。又镇志,俱称不朽。修“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并撰《镇北台记》。握兵部尚书。

当是时也,鞑虏先是虏王撦力克死,素囊与卜失兔争立,忠顺夫人三娘子又与五路台吉等构兵,大同巡抚汪可受遂告急,奉旨促宗浚赴任。宗浚闻,特疏起用大将军王威。三十九年,至镇定营,制练火器。擢副将戴延春、贺世贤、张总等官,虏谋探而畏之。四十年,三娘子数遣使邀求分外增赏,宗浚不之答,故传演火器示之。虏惧,奉命受封。四十二年,加宗浚太子太保。特疏辞不许辞本兵疏凡十一上 , 四十三年,乃得请以病归籍。天启元年六月,东事急,言者交章言宗浚熟边事,可大用。至新城,病大作,饬家人办衣棉等物为殡具携之以行。抵京师,病剧。时命侍儿进所佩剑,摩挲之,叹曰:病至此,负国多矣!陛见日已不能成礼,受事未几卒。

(节选自《山西提学副使南居益为沈藩王重刻涂宗浚<续韦斋易义虚熠>做叙》,有删改)

材料二:

涂宗浚家世贫,父某,攻木为神像以自活。宗浚习其业,尝随父居僧寺,日雕镂,夜读书,无膏油,乃执书坐佛膝上,就神灯吟哦,误触琉璃堕地碎,僧怒詈之。宗浚拂衣归,就其里蔡氏学,蔡氏辄衣食之。及宗浚为大司马予告归,亲扫蔡氏之墓,岁时致祭,必恸哭,每过读书之鸭湖庙,必欷歔不忍。先是,其祖苦贫,尝拾遗金约重十五镒,待之道左。数日无至者,乃密藏之。三岁,偶于肆中闻客谈遗金事,就问之,信,遂举以还客。久之,乃生宗浚焉当宗浚为御史时,朝鲜为关白侵暴,来乞师,朝议不允。乃抗疏曰:“朝鲜我属国也,急而求救不应,失远人心,且非春秋救灾恤患之义。”大学士张文端韪其议,赞从之,朝鲜以安。

(节选自[清]蒋士铨《涂宗浚轶事》,有删改

[注]①延绥:军镇名,明九边之一。②关白:日本古代职官,太政大臣,这里指日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