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成功着舰》同步测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埃·姆·罗森塔尔

    本报波兰布热津卡讯——在布热津卡,不知怎么,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这里,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

    这真像是一场恶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津卡,本来不该有太阳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假若在布热津卡,从来就见不到阳光,青草枯萎凋残,那才合乎情理,因为这里是一个无法形容的恐怖地方。

    但是,每天都有许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津卡,这里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来到这儿,有的是想看一看这里的情况是否像传说中所描绘的那样,有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这个悲剧,有的是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意。布热津卡同南面更加著名的城市奥斯威辛只相隔几公里。奥斯威辛大约有12000居民,距华沙约17l公里,坐落在莫拉维亚关卡东端的一片沼泽地上。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共同构成了一座周密组织起来的大型杀人工厂的一部分,被纳粹称为奥斯威辛集中营。

    从最后一批战俘脱光了衣服在狗和卫兵的驱赶下走进毒气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奥斯威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许多次了。在集中营呆过的一些人曾写过许多回忆录,回忆录中提到的事是一般正常的人难以想象的。集中营总监鲁道夫·弗朗茨·弗迪南德·豪斯在被处死前曾写下一部回忆录,叙述了大规模杀人以及在活人身上作试验的情况。据波兰人说,有400万人死在这里。

    这样,奥斯威辛就没有什么新闻好报道了。但是,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你提起笔来。

    这种压力来自无法抑制的某种感情。专程到奥斯威辛来,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写,这对于这儿的受难者来说,实在是一种不友好、十分令人痛心的行为。

    布热津卡和奥斯威辛如今已是十分宁静的地方,再也听不到刺耳的尖叫声。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牢房、毒气室、地牢和刑房时,脚步就逐渐放慢,简直是在地上拖着走。导游也不必多费唇舌,因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

    对于每个参观者来说,都有某些他认为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特别恐怖之处。有的人在奥斯威辛感受最深的是重新修复的毒气室,据说这还是“小的”。而对另一些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布热津卡,德国人撤退时破坏了的毒气室和焚尸炉的废墟上已长满了雏菊。

    许多参观者目瞪口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思议。当他们看到玻璃窗后堆积得像小山似的头发,看到一堆堆婴孩的小鞋,看到一排排堆放着被窒息而死的人的尸体的砖房时,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一位参观者突然张开大口,差不多叫出声来。他看到好多木箱,一排排地放在女牢房里。每只木箱都有三层,宽6英尺,高3英尺。每只箱子晚上都要塞进5至10名女囚,她们就在里面过夜。导游很快地穿过牢房。那里没有别的东西。

    有一座用砖砌成的建筑物,在这里,德国人曾在女囚身上作绝育试验。导游推了推门,门上锁了。记者实在感激,不必入内了,但马上臊红了脸。

    一条长廊,一排排面孔从墙上死盯着你。成千上万张照片,囚徒的照片。他们都离开人世了。这些曾经站在照相机前的男人和女人都清楚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目光呆滞。但是,中间一排有一张照片却使记者回顾良久,思绪万千。一个年轻姑娘,大约只有22岁,丰满可爱,满头金发。她温柔地微笑着,好像想起了什么甜蜜美妙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念头在这个姑娘的脑海中闪过呢?她的形象在奥斯威辛挂满死难者照片的墙上留下的纪念又意味着什么呢?

    记者被带进地下窒息室呆了一会儿,喉咙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样。又有一个参观者走了进来,她踉跄地退了出去,在胸前直划十字。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

    参观者恳求似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对导游讲道:“够了。”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东西可以报道。这里天气晴朗,树木青青,门前还有儿童在打闹、嬉戏。

(1)、为什么文章开头“本报讯”中把“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些常人看来很愉快的事说成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
(2)、“导游也不必多费唇舌,因为只要他用手一指,就一清二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3)、为什么“废墟”上长满雏菊给一些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4)、文章的最后一节是何含义?
(5)、为什么作者说“布热津卡”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旅游中心?
(6)、你如何理解“在奥斯威辛,没有地方可以祈祷”?
(7)、中国也曾遭受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你知道在历史上它被称为什么吗?
举一反三
                                                                                           济南的冬天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年的酸鼻子树
       ①乡下老家有棵酸鼻子树。这是故乡山林中一种野生植物,叶扁,微长。果子椭圆,形状似枣,没成熟时,又硬又青,咬一口,酸得您眉毛鼻子皱在一起,涎水直流;成熟时,皮子呈黄色,捏起来软软的,撕开薄薄的皮子,将黏黏糊糊的果肉放进口里,用嘴一吸,酸甜酸甜的,别有风味。吃完果肉,用针线把土白色的大核穿成一串,就是和小伙伴们踢毽子的玩具,如果把核扔到地里,就会长出一棵酸鼻子树苗出来,好养得很。小时候吸酸鼻子肉时,有次不慎连核一起吸进了肚里,邻家大人过来拍拍我的头说,你娃儿等着,过两天你头上就长出一根酸鼻子树来了,吓得我好几天睡不着觉。
       ②酸鼻子树在我老家屋旁的菜园地里,又高又直,年年见长。儿时,带给我无数的乐趣。因为枝繁叶茂,不少鸟儿选择到酸鼻子树上安家。父亲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多次用竹竿把想在酸鼻子树上筑巢的乌鸦赶走;喜鹊是报喜的使者,不但受欢迎,有时还能得到父母馈赠的食物。清晨,鸟儿用悦耳的歌声将我们叫醒,傍晚,鸟儿归巢的情景动人。幼时,我们常站在树下看鸟妈妈给小鸟喂食。
       ③酸鼻子的成熟期是在冬季。那时,家乡几乎没有水果,酸鼻子就显得格外难得。暖暖的阳光下,熟透了的酸鼻子经微风一吹,不时掉下几颗到地上,捡着了,仿佛捡着了水果糖似的,心里欢喜不已。菜园地里捡完了,就爬上崖去,扒开草寻。
       ④第一次学会用劳动挣钱,也是从酸鼻子树开始。地上铺层稻草,爬上酸鼻子树,抱住树枝轻轻一摇,成熟的酸鼻子嗖嗖掉到稻草里,一个一个捡起来,轻轻放进背篼,用树叶盖上,背到十多里外的县城里去卖。成熟好看的,五分钱一斤,有点青涩生硬的,四分钱乃至三分钱一斤卖给小贩。大约8岁那年,我第一次背了6斤酸鼻子进城,卖了三角钱,高兴得不得了,什么都舍不得买,回家后,如数交给了父亲。
       ⑤随着林地的开发,乡村的山林也越来越少,许多鸟儿选择到我家酸鼻子树上安家,于是我家那棵酸鼻子树上,筑了好几个鸟巢,开始热闹起来。有天傍晚,酸鼻子树上忽然传来阵阵扑打嘶叫声,原来是一群群白鹤,前来霸占喜鹊的巢。喜鹊们惊恐地站在巢边,一边大声嘶叫,一边迎击入侵者,坚定地守护着家园。白鹤仗着势众,扑扇着翅膀,一轮接一轮地强袭。我们拿着竹竿,甩着土疙瘩,大声吆喝着替喜鹊助阵。然而,没用,第二天清晨我们到酸鼻子树下一看,鹊巢已经易主。
       ⑥酸鼻子树,把童年的情绪与记忆挂在树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暖,一寸长

葛闪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⑫翌日,他骑着自行车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里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⑱ “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就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阅读当代作家毕淑敏的散文《呵护心灵》,完成小题。

呵护心灵

毕淑敏

    那一年我17岁,在西藏雪域的高原部队当卫生兵,具体工作是做化验员。

    雪山上的条件很差,没有电,许多医学仪器都不能用。化验血的时候,只有凭着眼睛和手做试验,既辛苦,也不易准确。

    一天,一个小战士拿了一张化验单找我,要求做一项很特别的检查。医生怀疑他得了一种很古怪的病,这个试验可以最后确诊。

    试验的做法是:先把病人的血抽出来,快速分离出血清。然后在56摄氏度的情形下,加温30分钟。再用这种血清做试验,就可以得出结果来了。

    我去找开化验单的医生,说,这个试验我做不了。

    医生问:为什么?

    我说,你想啊,整整半个小时,要求56摄氏度分毫不差。要是有电暖箱,当然简单了。机器的指针旋钮一应俱全,把温度和时间定死,一按电钮,就开始加温。时间到,红色指示灯就亮了,大功告成。但是没有电,你就抓瞎没办法。我又不能像个老母鸡似的把血标本揣在身上加温。就算我乐意干,人的体温也不到56摄氏度啊。

    医生说,化验员,想想办法吧。要是没有这个化验的结果,一切治疗都是盲人摸象。

    我是一个好心加耳朵软的女孩。听了医生的话,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仔细琢磨了半天,想出一个笨法子,就答应了医生的请求。

    那个战士的胳膊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抽血的时候面色惨白,好像是把他的骨髓吸出来了。

    前面的步骤都很顺利,我开始对血清加热。

    我点燃一盏古老的印度油灯,青烟缭绕如丝,好像有童话从雪亮的玻璃罩子里飘出。柔和的茄蓝色火焰吐出稀薄的热度,将高原严寒的空气炙出些微的温暖。我特意做了一个铁架子,支在油灯的上方。架子上安放一只盛水的烧杯,杯里斜插一根水温计,红色的汞柱好像一条冬眠的小蛇,随着水温的渐渐升高而舒展身躯。

    当烧杯水温到达56摄氏度的时候,我手疾眼快地把盛着血清的试管放入水中,然后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温度计。当温度升高的时候,就把油灯向铁架子的边缘移动。当水温略有下降的趋势,就把火焰向烧杯的中心移去,像一个烘烤面包的大师傅,精心保持着血清温度的恒定……

    说实话,这个活儿真是乏味透顶。凝然不动的玻璃器皿,枯燥单调的搬移油灯,好像和一个3岁小孩下棋,你既不能赢又不能输,只能像木偶一样机械动作……

    时间艰难地在油灯的移动中前进,大约到了第28分钟的时间,一个好朋友推门进了化验室。她看我目光炯炯的样子,大叫了一声说:你不是在闹鬼吧,大白天点了一盏油灯!

    我瞪了她一眼说,我是在全心全意地为病人服务,正像孵小鸡一样地给血清加温呢!

    她说,什么血清?血清在哪里?

    我说,血清就在烧杯里啊。

    我用目光引导着她去看我的发明创造。当我注视到水银计的时候,看到红线已经膨胀到70摄氏度的范畴,劈手捞出血清试管。就在我说这一句话的工夫,原本像澄清茶水一般流动的血清,已经在热力的作用下,凝固得像一块古旧的琥珀。

    完了!血清已像鸡蛋一样被我煮熟,标本作废,再也无法完成试验。

    我恨不得将油灯打得粉碎。但是油灯粉身碎骨也于事无补,我不该在关键的时刻信马由缰。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该怎么办?空白化验单像一张问询的苦脸,我不知填上怎样的答案。

    最好的办法是找病人再抽上一管鲜血,一切让我们重新开始。但是病人惜血如命,我如何向他解释理由?就说我的工作失误了吗?那是多么没有面子的事情!人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化验员,这不是自己抹黑吗?

    想啊想,我终于设计出了如何对病人说。

    我把那个小个子兵叫来,由于对疾病的恐惧,他如惊弓之鸟战战兢兢。

    我不看他的脸,压抑着自己的心跳,用一个17岁女孩可以装出的最大严肃对他说:我已经检查了你的血,可能……

    他的脸刷地变成霜地,颤抖着嗓音问,我的血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得了重病?

    等待检查结果的病人都如履薄冰。我虽然年轻,也很懂得利用这种心理。

    这个……你知道像这样的检查,应该是很慎重的,单凭一次结果很难下最后的结论……

    说完这句话,我故意长时间地沉吟着,一副模棱两可的样子,让他在恐惧的炭火中慢慢煎熬。直到相信自己已罹患重疾。

    他瘦弱的头颅点得像啄木鸟,说,我给您添了麻烦,可是得了这样的病,没办法……

    我说,我不怕麻烦,只是本着对你负责,对你的病负责,还要为你复查一遍,结果才更可靠。

    他苍白的脸立刻充满血液,眼里闪出星星点点的水斑。他说,化验员,真是太谢谢啦,想不到你这样年轻,心地这样好,想得这么周到。

    小个子兵说着,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撸起袖子,露出细细的臂膀,让我再次抽他的血。

    我心里窃笑着,脸上还作出不情愿的样子,很矜持地用针头扎进他的血管。这一回,为了保险,我特意抽了满满的两大管鲜血,以防万一。

    古老的油灯又一次青烟缭绕,我自始至终都不敢大意,终于取得了结果。

    他的血清呈阴性反应。也就是说——他没有病。

    再次见到小个子兵的时候,他对我千恩万谢。他说,化验员啊,你可真是认真啊。那一次通知我复查,我想一定是我有病,吓死我了。这几天,我思前想后,把一辈子的事想过了一遍。幸亏又查了两次,证明我没病。你为病人真是不怕辛苦啊!

    我抿着嘴不吭声。

    后来领导和同志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夸我工作认真并谦虚谨慎。

    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为自己当时的灵动机智而得意。

    我的年纪渐长,青春离我远去。机体像奔跑过久的拖拉机,开始穿越病魔布下的沼泽。有一天,当我也面临重病的笼罩,我对最后的化验结果望穿秋水的时候,我才懂得了自己当年的残忍。我对医生的一颦一笑察言观色,我千百次地咀嚼护士无意的话语。我明白了当人们忐忑在生死的边缘时,心灵是多么的脆弱。

    为了掩盖自己一个小小的过失,不惜粗暴地弹拨病人弓弦般紧张的神经,我感到深深的懊悔。

    假如今天我出了这样的疏忽,我会充满歉意地对小个子兵说,对不起,因为我的粗心,那个试验做坏了。现在我来重新做。

    我想他也许会发脾气的,斥责我的不负责任。按照四川人的火爆脾气,大骂几句也有可能。我会安静地倾听他的愤怒,直到他心平气和的那一瞬。我相信他还会撸起袖子,让我从他比红蓝铅笔粗不了多少的胳膊上抽血……也许他会对别人说我是一个蹩脚的化验员,我会微笑着不做任何解释。

    我们可以吓唬别人,但不可吓唬病人。当我们患病的时候,精神是一片深秋的旷野。无论多么轻微的寒风,都会引起萧萧黄叶的凋零。

    让我们像呵护水晶一样呵护病人的心灵。

非文学作品阅读

谢绝的智慧

    ①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为自己订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他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作一次报告,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去了许多无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

    ②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词,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③钱钟书先生生性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④作家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1958年3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规划,可是规划是订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兼职;三、帮助我今年没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那么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

    ⑤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谈到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请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大半辈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⑥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那么,就请你适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那些可有可无的应酬,充当“花瓶”的作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这里不妨学学钱钟书先生的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词和不妥协态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