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西贺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遣守备朱士胤趋潜山,把总张其威趋太湖。十二月,诸城并全。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受伤,辄为请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渠,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南都覆,逾月,潞王监国于杭州,不数日出降。国维连复富阳、于潜等地,树木城缘江要害,联合方国安及王之仁、郑遵谦诸营,为持久计,顺治三年五月,国安等诸军乏饷溃,六月国维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B、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C、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D、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谒之言/率众护漕/非乱也/延儒许/言于朝授以职/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崇祯都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 B、擢、罢、改、迁都是古代任免官员的手段,其中“擢”指提升,“迁”指平级调动,职务不升也不降。 C、漕运,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地方的运输方式。 D、檄,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的文书,是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国维不畏强权、心系国事。在刑科给事中任上,弹劾魏忠贤的同党,还陈奏了五件关乎国家的政事,虽然没有被皇上全部采用,但其忠诚为国之心可鉴。 B、张国维忧患国事、善于用兵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文言文阅读答案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流贼侵犯桐城,官兵覆没,国维一夜之间须发变白;流贼围攻多地,国维调度有方,最终保全诸城。 C、张国维治灾有功、心系灾民。下辖之地有灾情,他为民请命,还筑城、建塘、修堤、浚渠,因这些举措,山东闹饥荒时,救活了不计其数的灾民。 D、张国维全力抗清、宁死不降。他联合多位将领,打算与清军打持久战,顺治三年,诸军溃败,张国维看局势难支,就作词赴水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乃攻潜山,知县赵士彦重伤卒,攻太湖,知县金应元、训导扈永宁被杀,国维至,解桐围。

②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拜住,安童孙也。至大二年,袭为宿卫长。英宗在东宫,问宿卫于左右,咸称拜住贤。遣使召之,欲与语。拜住谓使者曰:“嫌疑之际,君子所慎。我长天子宿卫而与东宫私相往来,我固得罪,岂太子福耶?”竟不往。至治元年正月,帝欲结彩楼于禁中,元夕张灯设宴。时居先帝丧,参议张养浩上疏,拜住谓当进谏,即袖其疏入奏,帝悦而止,仍赐养浩帛,以旌直言。三月,从幸上都,帝以行宫亨丽殿制度卑隘,欲更广之。奏曰:“陛下初登大宝,不求民瘼,而遽兴大役以妨务农,恐失民望。”从之。帝尝谓拜住曰:“朕委卿以大任者,以乃祖安童相世祖克成善治也。”时右丞相铁木迭儿屡杀大臣,鬻狱卖官,广立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恶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京诸仓粮储失陷,欲奏诛之。拜住密言于帝: “论道经邦,宰相事也。以金谷细务责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铁木迭儿复引参知政事张思明为左丞以助己。思明忌拜住方正,谋中害之。左右得其情,乘间以告,且请备之。拜住曰:“大臣协和国之利也今以右相仇我我求报之非特吾二人之不幸亦国家之不幸汝辈毋复言”夏六月,拜住以海运粮视世祖时顿增数倍,奏请岁减二十万石,帝遂免之。时铁木迭儿过恶日彰,拜住悉以奏闻。上悟,夺其官。奸党铁失等甚惧,乃生异谋。晋王也孙帖木儿时镇北边,铁失潜遣人至王所,告以逆谋,约事成推王为帝。王命囚之,遣使赴上都告变。未至,车驾南还,次南坡,铁失等夜以所领阿速卫兵为外应,杀拜住,遂弑帝于行幄。晋王即位,铁失等伏诛。诏有司备仪卫,百官耆宿前导,舆拜住画相于海云寺,大作佛事。观者万数,无不叹惜泣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 , 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 , 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宣府)、大(大同)、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 , 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 , 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鼎,字定九,陕西蒲城人。少贫,力学,尚气节。赴礼部试至京,大学士王杰与同族,欲致之,不就。杰曰:“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吾后。”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丁母忧,服除,授编修。两以大考升擢,累迁内阁学士。十九年,授工部侍郎。仁宗谕曰:“朕不知汝,亦无人保荐。因阅大考考差文字,知汝学问。屡次召见奏对,知汝品行。汝是朕特达之知。”调吏部,兼署户部、刑部。二十三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复谕曰:“朕初意授汝督抚,今管顺天府尹,犹外任也。且留汝在京,以备差往各省查办事件。”自是数奉使出按事鞫狱。二十四年,调刑部,又调户部。浙江德清徐倪氏因奸谋毙徐蔡氏狱三年不决,按察使王维询因自尽,巡抚程含章与按察使祁埙鞫之,甫得情而犯妇在监自缢。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 , 官吏多受赇,勾结朦庇,致狱情诪幻。悉发其覆,置之法,浙人称颂焉。道光六年,授户部尚书。八年,回疆平,以赞画功,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二十一年夏,河决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河督。议者以水势方涨,不宜遽塞,请迁省城以避其冲,鼎持不可,疏言:“河灌归德、陈州及安徽亳、颍,合淮东注洪泽湖,湖底日受淤。万一宣泄不及,高堰危,淮、扬成巨浸,民其鱼矣!无论舍旧址、筑新堤数千里,工费不赀,且自古无任黄水横流之理。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具陈民情安土重迁、省垣可守状。初至汴城,四面皆水,旦夕且圮,躬率吏卒巡护,获无恙。工兴,亲驻工次,倦则寝肩舆中。次年二月,工竣。叙功,晋太子太师。积劳成疾,命缓程回京。自禁烟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战。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谴,鼎愤甚,还朝争之力,宣宗慰劳之,命休沐养疴。越数日,自草遗疏,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军机章京陈孚恩,穆彰阿党也。灭其疏,别具以闻。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于是优诏悯惜,赠太保,谥文恪,祀贤良祠。后陕西巡抚请祀乡贤,特诏允之。鼎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卒之日,家无余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五十》)

【注】①大考:清代翰林、詹事的升级考试。②考差: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