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永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买米

    ①家住五楼,像灌煤气、提水(停水时),买米等稍重的活一般都是我的事。但由于我给人家做秘书,工作相对较忙,时间又由不得自己支配,因此经常失职。从这个层面上看,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

    ②那天上午11点多,妻来电话:“快没米了,下班时买点回来,记牢,可别又忘了!”

    ③哪能再忘掉呢?唉!在妻眼里,我快成为一个不诚实不守信的人了。为了不劳烦妻第四次嘱咐我同一件事,也为了证明我的诚信,我用圆珠笔在左掌心写下“买米”两字,然后拿起电话向一个牵头聚会的朋友撒谎:“领导交了急差,耽误不起,咱们友谊天长地久,下次再会!”辞掉饭局后,我颓然靠在椅子上,为刚才自己说谎而内疚,想不到一向崇尚诚信的我说起谎来竟也脸不红心不跳不结巴不用打草稿。

    ④我觉得冷,紧了紧外衣,走到窗前,噢!不知什么时候,外面下起了毛毛细雨。

    ⑤我急忙整了整桌上的报纸、文件和各种资料,匆匆下楼,快速走向停车棚——偌大的停车棚里只剩下我那辆破自行车孤零零地停在那里。

    ⑥或许是速度太快吧,本来温柔细腻的毛毛雨竟似长了棱角,扎在我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微痛,又极不舒服,直令我疑是上天对我先前说谎的惩罚。

    ⑦到商城附近一家米店,我喊一声“买米啦”。一中年男子应声而至:“老板,买袋装米还是零称?袋装米五十斤装,有五十五元一袋的浦城香米,也有四十八元一袋的本地米,零称自己装……”我说:“我家楼高,扛五十斤太累,还是称三十斤本地米吧!”“好!”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米放在磅秤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二十八块!”末了补一句:“老板,看一下秆,不少您一两。”我递上一张百元面钞:“算了,不看了,快将袋口捆好。”店主麻利地将米袋绑在我的自行车上,然后递给我一叠零钱:“老板,数一数,七十二元,不少您一分!”雨渐大,我无暇细数便将零钱塞进衣袋,然后一头扎过风雨之中。

    ⑧回家后,我脱下外衣,然后吃饭。妻说:“你外衣沾了许多米糠,我拿去洗了,袋里的钱物放在茶几上,自己整吧!”饭后,我泡杯“铁观音”,惬意地靠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呷茶,顺使整理物品,却发现米店老板找我的钱多了十元,连数二遍都是八十二元。我对妻说:“卖米的多找我十元钱,他上午生意白做了,我看还是还给人家吧!”说着就要往外走。妻说:“急啥?现在雨大,你下午上班时再还也不迟啊!”我想想也是,于是就去午睡,然而,我躺在床上老想着十元钱的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后干脆起床,跟妻说一声“我去了”,便下了楼。

    ⑨不久便来到米店,不知何故,我发现米店老板的神情很是古怪,惊讶之中夹杂着些许紧张。我说:“老板,你搞错了!”他有点结巴:“什、什么?”我说:“你找了我八十二元,多了十元,喏,还给你。”我将十元钱递过去,想不到他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复杂,复杂得让我捉摸不透。当我准备离去时,米店老板从口袋里摸出一块钱,轻声说:“给您!”我一愣,推回他的手:“不用谢,我要是要你一块钱,又何必送回十块呢?”可是米店老板固执得很,坚持要我收下,如此推来推去五六次,我终于忍不住,火了:“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我说了不要就不要嘛!”店主涨红了脸,半响才憋出一句话来:“不是这个意思,是我——我上午称米时少了您的称!”说完极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⑩原来如此——

    ⑪离去的路上,我的心情甚是舒畅。看看雨不大,干脆关了雨伞,任雨飘落在我的手上、脸上、眼皮子上、颈脖子上……

(文/周亚鹰,有删改)

(1)、请梳理米店老板的心理变化过程。

平静→→不安→

(2)、认真品读第⑦段的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店主边说边装好一袋米放在磅称上,手持一个大铝勺,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反复三四次,才说,“三十斤整,九毛四一斤,三九二十七三四十二二十八块二,收您二十八块!”(店主将袋里的米舀进舀出这一简单动作,为什么要强调“反复三四次”呢?)

(3)、试分析第⑥段描写雨景的表达效果。
(4)、有人认为第⑩段有画蛇添足之嫌,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5)、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对市场上出现的短斤少两、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请发表你的看法,不少于50字。

【链接材料】近日,西班牙国家警察总局捣毀了该国一座假冒奶粉包装厂, 据警方消息称,制假者在波兰一个网站上批发假冒奶粉,然后在西班牙进行分装,根据客户需求冠以不同国际知名奶粉品牌包装,并计划销往国外。

举一反三
阅读毛眉的《神越关山哭柳侯》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在去柳侯祠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那柳侯柳宗元,官已做到了礼部员外郎,何曾想到会拐个弯最终贬到柳州,死在柳州?如果他“烟花三月下扬州”呢,如果他被贬杭州呢,岂不在“苏堤”“白堤”之外,又多一道“柳堤”?
        ②柳宗元是那个时代的人,也是超越那个时代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对那个时代持有异议的人,这就使得他被一贬再贬,使得他的命运雪上加霜。
        ③但,他的命运与上苍所赋予他写下的那些清冷游记的笔力和独钓的定力 , 是多么相得益彰!
        ④我找到柳侯祠,进入园内。晨练的人们还未退去,满园里抡剑舞棍的老人个个精神饱满,这就是当年受惠柳候风化的柳州子民。原来是来看柳侯祠,来看柳侯的衣冠冢,来看柳侯碑文的,却不想,一进园子,便看到了活得更长远的百姓。还有,柳树。这里每棵树都活着,还有每片叶子。
        ⑤树,一棵棵地伫立。树木像那些能把世界史照亮的伟人,伟大而独立,尽管树叶沙沙,竟夕不绝,树根却从不迷失,那么自信、自尊,怡然自得。一切树木都有着香喷喷的叶片,像符号般喧哗。我驻足不前,隐隐感到柳宗元与这柳树有某种生命的联系。他是作为一片树叶融入了大自然,还是像树干一样,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呢?
        ⑥小树,小路,散落的树荫中,沿着晨练老人们的指点,我来到衣冠冢前。据说,柳宗元的灵柩在其死后的第二年便运回了长安,这里仅余衣冠冢。柳侯留给柳州的绝不是一个空空的衣冠冢。在柳州,每一棵活着的柳树,都在遥祭着他。那柑香亭,不用近前便柑香扑面;那思柳轩,不用思柳便柳意盎然。
        ⑦元和十四年冬,年仅四十七岁的柳宗元在柳州赍志以亡。临终前,柳宗元通过挚友刘禹锡把撰写《墓志铭》一事委托给了韩愈。韩愈在文中对柳宗元政治上的失败充满惋惜,他认为柳宗元的遭贬使朝廷失去了一个杰出的人才,使得像自己这样的庸才掌管了朝廷大事,使得一些小人得以飞黄腾达。
        ⑧柳侯祠是新近重修的。大殿上,柳侯塑像端坐着,“芒寒色正”;旁边站着三个魁伟的武士塑像,胄甲整饬。我不解:柳宗元,人乃文人,官亦文官,被这武士一显衬,俨然一个红脸关公,是何道理?原来,当年柳宗元不惧触动既定阶层的既定利益,在这三位部将的辅佐之下,动了一些“真格的”,故而柳侯这位文弱书生能够“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了。
        ⑨连着两天,我盘桓在柳侯公园,熟悉了它的角角落落,流连在石碑石刻之间。古文古句古香古意,令人贪恋古文化中那些温热的熨帖人心之处。在这些后人的吊唁中,不该放过刘禹锡。
        ⑩《旧唐书》里,有一段简短的叙述,说是元和十年,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自己水深火热,还要解救自己一同由朝而野的同类,冒着再度获罪的危险,这才叫古道热肠。因此,刘禹锡的《祭柳员外文》动人至深:“忽承讣书。惊号大叫,如得狂病。良久问故,百哀攻中。魂魄震越。得君遗书,绝弦之音,凄怆彻骨。”
        ⑪读至此,我不觉神越关山,为古人落泪:或许因为他是失败者?或许他是因失败而不败?他给自己的时代留下了记录,也给后代留下了思想。
        ⑫回过神来再找罗池。只因柳侯托梦“馆我于罗池”,柳州人在罗池边立庙纪念,罗池因此地以人传。
        ⑬呵,柳侯,柳大人!旅居柳州的第三个夜晚,在月色里醒来,我有两滴泪滴落,一滴滴在你垂钓的冰河,一滴滴在你居住的罗池……
                                                                                                      (选自《在文化深处取暖》,有删改)
【注】①赍(jī)志以亡:志未遂而死去。 ②胄(zhòu)甲整饬(chì):盔甲整齐。

品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地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飞。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犹在,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地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他攀上去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现代文阅读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慵懒地倚着,像是饮了一夜的佳酿,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的,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阅读《流浪猫鲍勃》回答下列问题。

    在遇到鲍勃之前,波文的人生糟糕到了极点。他喜欢玩音乐,不肯踏踏实实地找一份工作,又染上了毒瘾,女朋友因此离他而去,家人对他不理不睬。波文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虽然主动进了戒毒所,但对生活万念俱灰的他根本找不到戒毒的动力。

    那天,他偷偷躲到楼道里,想要逃避工作人员无休止的思想教育,却意外发现一只猫卧在那里。那只猫受伤了,前腿骨折,肚子也是瘪的,应该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看见波文,它瞪大的双眼里写满了恐惧,想要逃离,却体力不支。波文的心被那双恐惧的眼睛和声声哀鸣紧紧揪住,他动了恻隐之心,抱起小猫,找到了宠物医院,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要为小猫治病。

    看着小猫做完手术,波文就离开了医院。几天后,他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猫叫声,波文循着声音走到楼道里,是那只黄色的小猫,它已经生龙活虎,伤势全好了。见到波文,它兴奋地一跃而起,稳稳地落在了波文的胳膊上,并伸出粉红色的小舌头舔波文的脸。

    直到夜幕降临,小猫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这让波文很为难,他自己尚且无力养活,哪能再养一只猫啊!他咬咬牙,抱起小猫,走到离戒毒所很远的一条马路上,对它说:“别跟着我,去找一个好人家吧,可以天天吃鱼。”放下小猫,波文转身离开,它却依然紧紧地跟在身后。

    既然赶不走它,波文只好随它来去自由。没想到,小猫却从此再没离开他半步。他睡觉,它就躺在他身边,暖暖的身子像一个小火炉;他心情不好,对窗发呆时,它静静地坐在他面前陪伴着,让他觉得不再孤单;他毒瘾发作时,它会围着他焦急地打转,眼里是满满的担忧与关怀。

    一只小猫居然这么有情有义。虽然自己身无分文,它却不离不弃。波文的心慢慢变得温暖而柔软,被爱着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即使是一只猫的爱,也如此美妙。

    波文给小猫取名鲍勃,有了鲍勃的陪伴,波文渐渐从阴暗中走出来,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他积极配合治疗,终于戒毒成功。虽然他一无所有,但现在他有鲍勃了,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要好好地生活。

    波文拿起自己心爱的吉他,开始了快乐的卖艺生活。他忘情地弹着一首首优美的曲子,而鲍勃就坐在他面前。一曲弹完,鲍勃会和波文相视一笑,然后伸出小前爪,和波文击掌庆贺。

    这温情的一幕让路人纷纷驻足,一个流浪汉和一只流浪猫居然过得如此丰富多彩,怎不让人心生羡慕?卖艺之余,波文决定将自己和鲍勃的故事写下来,以此感谢鲍勃的陪伴,新书取名《流浪猫鲍勃》。没想到,这个温暖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书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成了作家的波文依然和鲍勃形影不离,他说:“我有今天全拜鲍勃所赐,是它不离不弃的陪伴改变了我的人生。”人生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一个不离不弃的陪伴便可以让荒芜的心灵重新绿意盎然,哪怕这陪伴只是来自一只流浪的小猫。

阅读《竹笋印象》,完成下面小题。

竹笋印象

①我对竹笋的印象,一直是励志和积极的。

②在黑暗中积累了一季的力量,竹笋用根握紧了大地的脉动。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当春雨洒落,它便猛地抬头,捅破大地,一跃而上。或许从蚂蚁的视角来看,那就如一座座巍峨的金字塔拔地而起,直入云霄。

③高中时一位同学很喜欢竹笋,不仅在课桌、墙边贴满了竹笋的卡通照片,还写下座右铭“像竹笋一样,一鸣惊人”。他也是这么做的。

④在高一,他算是班里的“拖油瓶”,时常挂在成绩单的最后一名。那应当是他生命里的冬天。他学习基础很薄弱,听课时经常掉线,但他并没有自甘堕落,和顽劣者沆瀣一气,而是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一般,牢牢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无论我什么时候看他,他都在低头刷题。终于,在高二摸底考的时候,他冲入了班里的前二十;在高三,更是直接迈入了年级前十。那时候,他已经从一根不起眼的竹笋,长成了翠色欲滴的青竹。

⑤他很喜欢吃竹笋,尤其喜欢吃竹笋炒肉,素雅和荤腥相遇,鲜味便在猛烈中有了更加悠久的余韵。竹笋虽是幼年期的竹子,却有极佳的口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只有亲口品尝了竹笋的滋味,才能真正明白苏东坡流连忘返的原因,才会理解陆游“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感叹。竹笋炒肉和酸辣土豆丝作为当年我们食堂里的常客,也成了我们青春回忆里一枚盘子大小的印章。想来,竹笋确实很像那时的我们,青涩而又灰头土脸,未来的光芒都还在体内深藏,我们自以为的伶俐,在如今看来也是如此笨拙而又天真。

⑥“嘴尖皮厚腹中空”,竹笋着实其貌不扬。母亲时常对我开玩笑说:“你以后要像竹笋一样,做事有冲劲,但又不招摇。”她又说,看看竹笋,不妖不艳,踏踏实实,长大后还十分虚心。当然,还要有足够厚的脸皮。每次下雨后,竹笋就一个赶着一个地冒了出来——它们只会把谦逊留给大地和阳光,却绝不会把生存的机会拱手让人。早一点破土,多长高一点,就能吸收到更多雨露。

⑦母亲说她以前因为害羞,错失了某次上台的机会,单位领导因此便没能发现她这匹“千里马”。她经常对我念叨,不管心里多么不好意思,也要像竹笋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

⑧我最喜欢的,却是看父亲挖竹笋。

⑨长时间生活在高楼上,我和竹林之间早已经没有了默契,在竹林里走来走去也发现不了被泥土抱在怀里的竹笋。而父亲不一样,在乡野中土生土长的他,目光一扫,便能找到笋的痕迹,锄头一刨,就把竹笋挖了出来。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的魔术。所以每次和父亲上山,都像是一场邂逅惊喜的旅程。我虽然只是一个旁观者,也能分到一点竹林的恩泽。当母亲用山泉水把父亲挖到的竹笋做成汤,我一口口地饮,似乎又和自然达成了默契。因为这时,春天好像也从我体内,破土而出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