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下列句子的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有这样的国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胁迫,每天每月地割地,以至于灭亡。 B、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大王如果没有过错,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都到你这里来了。 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而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端水送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以下问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适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路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节选)

陈亮

    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

    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也。《春秋》许九世复仇 , 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二十余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东宫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业,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而陛下于宅忧之余,通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变。此肃宗所以命广平王之故事也。

    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可都,而钱镠据之以抗四邻,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 , 而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所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

(选自《龙川文集》,有删改)

【注】①九世复仇:指春秋时,齐襄公为报九世祖齐哀公被纪侯向周天子告密而遭烹杀之仇,灭掉纪国。②重湖沮洳(jù rù):湖泊重叠广布,低洼泥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邹阳,齐人也。汉兴,诸侯王皆自治民聘贤。吴王濞招致四方游 , 阳与吴严忌、枚乘等俱仕吴,皆以文辩著名。久之,吴王以太子事怨望,称疾不朝,阴有邪谋,阳奏书谏。为其事尚隐,恶指斥言,故先引秦为谕,然后乃致其意。吴王不内其言。是时,景帝少弟梁孝王贵盛,亦待士。于是邹阳、枚乘、严忌知吴不可说,皆去之梁,从孝王游。阳为人有智略,惋慨不苟合,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疾阳,恶之孝王。孝王怒,下阳吏,将杀之。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书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为上客。初,胜、诡欲使王求为汉嗣,王又尝上书,愿赐容车之地径至长乐宫 , 自使梁国士众筑作甬道朝太后。袁盎等皆以为不可。天子不许。梁王怒,令人刺杀盎。上疑梁杀之,使者冠盖相望责梁王。梁王始与胜、诡有谋,阳争以为不可,故见谗。枚先生、严夫子皆不敢谏。及梁事败,胜、诡死,孝王恐诛,乃思阳言,深辞谢之,赍以千 , 令求方略解罪于上者。阳素知齐人王先生,年八十余,多奇计,即往见,语以其事。王先生辞以“难哉”,而欲阳之长安见王美人之兄王长君。阳辞去,径至长安,因客见王长君。留数日,乘间而言曰:“窃闻长君弟得幸后宫,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穷竟,梁王恐诛。如此,则太后怫郁泣血,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矣。臣恐长君危于累卵,窃为足下忧之。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又有存亡继绝之功德布天下名施无穷愿长君深自计之”长君曰:。诺。”乘间入而言之。及韩安国亦见长公主,事果得不治。

(节选自《汉书·邹阳传》,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庐州,乃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爽代绍节,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吴曦据蜀反,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权兵部尚书,未几,除华文阁学士、知江陵府。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升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

    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丙卒不易。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

【注释】圉:读“yǔ”,养马的地方。②摇足:动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齐宣王问曰:“汤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máo ní):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