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大冶市金湖街办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12月)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然杭人游湖,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午、未、申三时

④留山僧游客受用

(2)、用 / 为下列句子断句(4处)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安可为俗士道哉?

(4)、同是借月抒情,除共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外,苏轼和袁宏道还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感慨?请找出两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感慨的原句作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节选)

郑振铎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提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壁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阅读《我走过的最长的路》,完成问题。

我走过的最长的路

①好心的街坊告诉我的母亲,她从收音机里听到,某个农村公社的卫生院有位老中医,对于治疗精神病很有经验,所开的药也很见效。

②那个农村人民公社在“江北”,也就是松花江的北岸。当年,“江北”几十里内,除了农村,还是农村。

③我的母亲要为我的哥哥去买药。一条收音机里都广播了的消息,使母亲心生巨大的希望,这是多么正常啊!

④然而,我坚决反对母亲去。到江北往返都要过江桥——过江桥就得上下旋梯。冬季里,旋梯的铁踏板很滑,我担心母亲出意外。

⑤母亲说:“无论怎样也得去一次,妈会小心的。”

⑥我说:“那也不必你亲自去,我去好啦!”

⑦我说服母亲同意了我的“主动请缨”。

⑧从我家住的地方去往松花江畔,如果乘车的话,也只能乘三站到斜纹街口,三站都是短站,却往往要等上十几分钟。我觉得有等车的时间都可以走两站路了,而且乘车还要花一角钱,所以我就没乘车,索性往斜纹街走。

⑨走到斜纹街,还要通过哈尔滨那条著名的中央大街。走到中央大街尽头,就走到了防洪纪念塔前,也就看到松花江大桥了——它在防洪纪念塔左边。

⑩我穿得厚,走得急,刚到桥头便出汗了。旋梯果然滑,我十分庆幸踏上旋梯的是我而不是母亲。

⑪下了江桥,但见眼前白茫茫一片、雪野直连天边,一时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空旷的天地之间,风更大了。

⑫不远处,一道雪岗后有屋顶显现——屋顶也是白的,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

⑬我决定朝那里走,心想:即使走的是相反的方向,也可以敲开哪户人家的门问清路线。当年没有手机导航,去往陌生的地方,全靠多问。

⑭当年的江北没有水泥路,更没有柏油路,雪覆盖在沙土路上往往会将路面和两边的田野连成一片。如果路上再没有马车或卡车留下的印迹,那就更容易走偏了,会不知不觉走到田野里去,结果白走了冤枉路。所以我放慢了脚步,走一段停下来分辨一次。

⑮经过了四五个村子,还真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问了一次。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走到了那人民公社的卫生院。接着是领号、排诊。排诊的人还不少,都是慕名前来替亲人求医的。

⑯一位农村大婶问我从哪里来。我回答之后,她又问我怎么来的。我说走来的。她吃惊地说:“孩子,那你起码走了十三四里地呀!”我不知再说什么好,只好笑笑。

⑰她叹口气又说,她是为她女儿来抓药的,说罢落了泪。

⑱那时的我还不会劝人,更加不知说什么好,只好起身请她排在我前边。她谢过了我,非但没往我前边站,反而动员别人让我排到前边去。排队的都是农村人,听那位大婶说我是从市区走来的,肯定还因为我是个孩子,都愿意让我往前排。 这个也让,那个也让,结果我反而站在了最前边。

⑲我很快就见到了那位出名的老中医。他没听我讲完哥哥的病情就打断了我的话。他说:“孩子,一定是别人没说明白,我不是精神病科医生,我是用祖传偏方治癫痫病的,这两种病是完全不同的病啊 !”

⑳我呆住了,忽然很想哭。

㉑老中医又说:“孩子,别急,既然你大老远冲我的名气来了,那我就不应该让你空着手回去。这样吧,精神病人以精神镇定为好,我给你开几服起这种作用的中草药吧。你回去告诉你妈妈,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治愈精神病的药,不必再四处求医浪费钱了,能住院还是住院吧,精神病院是唯一能缓解这种病情的地方!”

㉒他还叫来护士,让护士带我去抓药,并且郑重地指示:“别收这孩子的钱!”

㉓我谢过老中医和护士,拎着几包草药走到外边时,一个大男人跟了出来。

㉔我以为他有什么歹念,不免对他有所警惕。他让我别怕,说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想买我身上的光板皮大衣,问二十元肯不肯卖给他。

㉕我听父亲说过,那是他在新疆时花二十元买的,所以我坚持要卖三十元。毕竟,我父亲千里迢迢将它带回了哈尔滨——全东北都很难买到这种用新疆细毛羊的羊皮缝制的大衣。

㉖他说他只有二十元钱。我说二十元我是不会卖的,那就卖亏了,回家会挨训的。

㉗看来他是真喜欢,他让我等他一会儿,他进卫生院去借钱。转眼他就出来了,高兴地说借到钱了。

㉘我坚持先收钱后脱衣服。他依我。我脱下衣服后,他又犹豫了,不无悔意地说:“孩子,你还得往回走十几里地呀,只穿一件薄棉袄行吗?”

㉙我说:“行,我抗冻!”——我怕他真的反悔,将皮大衣往他怀里一塞,拔腿就跑。我脱去那件大衣,身上轻多了,衣兜里多了三十元钱,心里也特高兴。三十元啊!快够我家一个月的生活费了!回去的路熟了,“任务”出色地完成了,我身轻心悦,反而浑身是劲,走得极快,有时还跑一段。

㉚“呀!呀!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母亲见我头发都湿了,吃惊又不安。

㉛我拿起一只碗,掀开缸盖就要喝凉水,被母亲阻止了。母亲命我立刻脱鞋上炕,坐在热乎的炕头那儿忍会儿渴,她要为我煮一碗加糖的姜汤。

㉜我这时才觉得脚疼——包脚布走散了,双脚磨出了几个疱。

㉝喝下姜汤,我背上大汗淋漓。母亲替我擦汗时,我汇报了买药的经过。我说:“不许批评我自作主张把羊皮衣卖了,我认为卖得值!”

㉞母亲说:“妈怎么会批评你呢!如果去买药的是妈,那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了。”母亲似乎想搂我一下,却又没那么做——因为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以佩服的眼光看着我,仿佛他们的二哥是一个冒险而归的勇士。我想,对弟弟妹妹而言,往返三十里地大约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

㉟连哥哥也从旁说了句明白的话:“可别感冒了。”

㊱母亲接着他的话说:“你二弟是为你去抓药的,还不谢谢你二弟?”

㊲哥哥却又转身嘟囔起他的疯话了。

㊳ 母亲向弟弟妹妹们说:你们幸亏还有一个二哥,对不对?弟弟妹妹们点头。

㊴我觉得母亲问弟弟妹妹们这句话,是对我的最高表扬。这段经历使我忽然明白了,责任也是生活天然的一部分。既然是天然的,那就只有尽力把它担起来。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