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实验对象:黑腹果蝇(如图)。成虫体长约2.5毫米,14天可繁殖一代。
实验方法:
将果蝇成虫交配后刚产的卵分别培养在甲醛浓度为0%、0. 25%、0. 50% 的三管培养基中,进行如下有关果蝇发育的研究:
①该小组研究的目的是:
②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分别从每管中取10只,观察测量其体重。每管取10只而不是1只,目的是.
③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甲醛浓度的升高,各个发育阶段的果蝇,体重都(小于、等于、大于)正常值,而且对幼虫的影响比成虫。
发育时长 甲醛浓度 | 0% | 0.25% | 0.5% |
从卵发育为蛹(天) | 6.33 | 11.01 | 13.67 |
从卵发育为成虫(天) | 11 | 15.68 | 18.34 |
①下列曲线中,曲线反映了该组同学记录的甲醛浓度对果蝇从卵到成虫的发育时间的影响。
A.
B.
C.
D.
②实验中记录了从卵发育为蛹和从卵发育为成虫的时长,这两者之差表示的时长。由数据可知,正常情况下这一发育阶段的时长为天,不同甲醛浓度对这一时期的时长的影响是(填“延长”、“缩短”或“无影响”)。
③为探讨甲醛的毒性,以前常用的实验动物是小鼠,这里用果蝇。与小鼠相比,用果蝇为实验材料,优点是:
装置 | 场所 | 温度 | 棉花状态 | 数日后现象 |
甲 | 光照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乙 | 光照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丙 | 黑暗 | 23℃ | 潮湿 | 全部发芽 |
丁 | 黑暗 | 23℃ | 干燥 | 没有发芽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