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简答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8年中考思想品德试卷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的重大判断,强调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请你列举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197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转折点,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世纪末,我国已经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材料一   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的自主权,使每一个工厂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主动创造精神……为国家创造财富多,个人的收入就应该多一些,集体福利就应该搞得好一些。

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区,那里的生产和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国家应当从各方面给以帮助。

——上述材料均摘自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二   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向乡村和城乡结合部倾斜,大力提高乡村教育质量,适度稳定乡村生源,增加城镇义务教育学位和乡镇学校寄宿床位,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巩固和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摘自《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材料三   进入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2017年的57.5%。科技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医院通过应用微信人脸识别技术对接公安系统,确保挂号者“人证合一”;市民通过利用“互联网十人工智能”技术就能足不出户地调解矛盾纠纷;……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该法专门设立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为检察机关依法参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该法强调政府主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监督检查。

重庆市铜梁区举办普法教育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实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广泛宣传。活动呼吁每个公民应为身边的无障碍环境出一份力,并强调个人如果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或者非法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需承担法律责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实施是如何体现厉行法治的?

材料二   重庆梁平提出“全域治水·湿地润城”的改革思路,创新性地探索出了“小微湿地+”融合发展模式,重抓湿地保护修复,实现了生产生活的绿色转型。

【小微湿地+环境治理】充分发挥湿地净化水质、优化人居环境的作用,湿地公园成了满足附近居民集自然野趣、健身休闲、科普教育等多种需求的共享绿意空间。

【小微湿地+生态产业】全域水质明显改善后,梁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礼让镇形成鱼塘+小微湿地的优美景观,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小微湿地+生态旅游】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附近村民的创业热情。竹山镇村民们就借机办起了竹家乐和民宿。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9年的17898元/年,增长为2023年的22858元/年。

梁平的变化是我国在生态领域改革的一个真实写照。“小微湿地+”,除了面貌焕然一新,更彰显着改革大智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踏上强国之路相关知识,说明小微湿地治理是如何彰显改革大智慧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