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佛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篇文章病句每段都有,结构混乱,字迹潦草,如果文不划线的话,令人不能卒读。

②他是我队的核心控卫,控球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球技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③我非常喜欢笛子演奏,为了这次表演,我已经苦练半年,今晚我终于可以粉墨登场了。

④他冒犯了法律的尊严,理应受到严惩。念他是初犯,且情节不很严重,就罪不容诛吧。

⑤某些领导干部善于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到头来却是作革自缚 , 害了自己。

⑥有些辩士,时而信誓旦旦 , 时而巧设机变,虽是识时务,却坏人心术,为君子不齿。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言谈间本该(A)的话,再三斟酌下还是铺垫了好几句。“不知道说的有没有道理”“绝没有别的意思”“退一万步讲”等一番限定与修饰下来,交流的畅快也急转直下。

额外的限定语,事实上起到的是补充与解释的作用。“”,往往隐含着“你说的可能有道理,但我们不妨再讨论一下”的意味;“”,经常作为“接下来我要开始陈述观点了”的开场白;

”,。这些“限定语”或许都没有什么实际上的语义指向,但一般都能起到缓和与留有余地的交流效果,就像是一种语言的润滑剂,让聊的天不至于生硬尴尬,让说的话不至于“掉在地上”。

如此(B),图个啥?反复纠结的社交“套话”背后,一定有难言之隐。不少人心里直犯嘀咕:一句无心之语,会不会冒犯到身边的同事、朋友和家人? 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张口就来的口头禅,是不是暴露了自己的“粗鲁”?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怕被误解,怕惹是非,怕生嫌隙,自然也就会在铺垫和说明上多此一“句”。结果就是,交流变得索然无味,理解变得无比奢侈。难怪有人总结现在聊天的套路:打破尴尬,用“哈哈哈”;表达开心,用“哈哈哈”;不知如何回复,也用“哈哈哈”。其实,是不是真的想“哈哈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不太会让人出错”。

言谈间限定语越来越多,①目的旨在彼此能够避免误会、获得认同。②纵观现代人的社交网络,③坚强与脆弱、独立与依赖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④这些情感与思绪的交织,⑤许多人只好在言语中采取“试探”的策略,⑥为自己提前圈定了一个语言的“紧箍儿”,⑦不求“动人”,但求“不得罪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