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开学考试试卷

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

 

(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该物质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
(2)、突触小泡中的膜结构直接来自于细胞中的(填细胞器)。
(3)、在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过程中,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结构特点     是。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属于内环境成分中的
(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    这种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突触后膜上发生的信号转换过程是
(5)、青蛙在冬眠时,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主要是低温影响了线粒体内,从而影响到突触小泡内物质的分泌。
举一反三
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室温,0.5 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75

75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5 min后

65

65

10 min后

50

25

15 min后

40

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blank#}1{#/blank#}75 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 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blank#}2{#/blank#}的方式释放{#blank#}3{#/blank#},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blank#}4{#/blank#}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blank#}5{#/blank#}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blank#}6{#/blank#}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lank#}7{#/blank#}。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blank#}8{#/blank#}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