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3-2014年四川省内江铁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 , 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当然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练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练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blank#}1{#/blank#}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练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blank#}2{#/blank#}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blank#}3{#/blank#},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