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代表团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成功,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材料二:“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1952年某农民

材料三:“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没有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四:“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五:在发展国民经济中,我们必须努力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工业,把现有的社会主义工业扩大起来,办得更好;我们必须努力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的改造。这两方面的任务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要过渡到社会主义,没有主体当然不行,没有翅膀也不行

——1954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1)、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依据材料五指出,要过渡到社会主义,必须做好哪两方面的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社会主义的改造完成于哪一年?从1954年起,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方式?在改造过程中,实现和平过渡的创举是什么?
举一反三
城市孕育着勃勃生机,折射着时代的变迁。

【古代中西方城市】

材料一:在古代西方城市,传统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更多地体现在以宏伟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结构。相比之下,在中国,“天子“即“上天之子”,皇宫建筑或官商成为整个城市空间最宏伟的建筑物。

——摘编自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近现代中西方城市】

材料二: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材料三:工业主义给美国带来了许多变化,最终把这个以乡村为主的土地转变成了大城市云集的地方。美国城市引人注目的发展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移民,欧洲的投资,最重要的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J·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材料四: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五: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城市化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