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3-2014年广东省普宁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甲)学作诗词,各种写作技巧固然必不可少,不过必须先要有诗料----你所掌握的词汇。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词库,词库是庞巨宽绰还是狭小逼仄,是偏于典雅还是流于俚俗 , 决定了作出来的诗词是渊雅典重,还是浅俗无聊。
(乙)中国诗歌史上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猪”字是不入诗词的。乾隆皇帝写了一句“夕阳芳草见游猪,”便成为文人的笑谈。(丙)(《木兰辞》里有“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句子,那是因为《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不是诗的主流。)生活中绝大多数的新词,以及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新词,也是不宜入诗的。像谭嗣同写过“纲伦惨以喀私德,法令盛于巴力门”,“喀私德”是英文caste的音译,也就是印度的种姓,“巴力门”则是英文parliament(议会)的音译。这两个词在清末都曾盛行一时,但这样写,未免不像诗了。故而初学者应经由大量的阅读,涵泳于经史,游弋乎子集,建起自己的词汇小库房,临到用时才不会捉襟见肘。
①随着新媒体的流行,年轻部分的戏曲演员开始把手机屏幕当成一方舞台,②他们的“直播”,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③对此,有人颇有微词。④殊不知,大部分戏曲院团基本是靠财政补助生存,戏曲生态环境十分脆弱。⑤如果还过分苛求所谓的“艺术理想”,担心过度商业化而拒绝一个上佳的宣传手段,实在是( )。戏曲传播载体的网络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直播,也会有其他传播手段。这些年,戏曲人也一直在谋求“破圈”,为更好的戏曲生态竭尽全力。京剧裘派传人裘继戎的《惊·鸿》精彩亮相,在B站跨年晚会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赞赏;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则又让大江南北的年轻人迷上了粤剧。窃以为, ① , 更是对戏曲生态的良性修复。
当然,戏曲直播只是一种手段,是戏曲回归市场路径的创新。而创新是为了守正,守正也才能创新。一个年轻戏曲人,通过直播收获流量,这是可喜现象;收获了不菲的打赏,这也( )。但戏曲演员若丢掉了对文化的坚守,沉湎于手机屏幕,甚至“吆喝求赏钱”,那就成了乞儿行径。毕竟,戏曲是“唱念做打”的艺术,不能只有手机屏幕上的一个个老唱段。中国戏曲能( )的主要原因,是《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等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剧目的世代流传。 ② , 才能实现创新与守正平衡下的持续发展。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