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成都高新东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1)、比较材料一,二,请说出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两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
(4)、纵观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请你为家乡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举一反三

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南方各路户数和转运粮食在全国的比重

数量

占比

备注

户数(户)

4,163,703

63.8%

988-989年统计

转运到开封的粮食(万石)

400(包括米和菽)

72.7%

981年统计

——据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编制

(1)北宋政府非常重视将粮食从南方转运到北方的运河漕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元代运河作为便利的水运连接南北,在以杭州为中心的江南段运河城市群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等原因的推动下,以元杂剧为代表的元曲不仅发生了戏曲中心的转移,还在戏曲语言中出现了“南北交融”的现象,原本只存在于北方或南方地区的方言词开始在南北戏曲中混用。

——鲍晓君等《大运河影响下的元代戏曲语言“南北交融”现象》

(2)列举两位元代优秀杂剧作家,根据材料二指出大运河为元朝文化带来的新现象。

材料三:浙江高水平打造“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浙江样本,通过不断植入文创、科技、休闲、旅游等元素,实现运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绍兴浙东运河文化园集合5G、AR、VR等新媒体技术向公众展示浙东运河宏伟史诗,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地标。嘉兴打造建立在运河旧粮仓基础上的“运河·陶仓理想村”,集合陶仓艺术中心、民宿、咖啡轻食空间等,打造创业者梦想社区。

(3)借鉴材料三中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思路,结合相关知识,设计一款有关运河文化的文创产品,并说明设计意图。(要求:产品设计可以用文字或图案呈现,意图说明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