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词发展至宋代开始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柳永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下列与其风格相符的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张孝祥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材料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材料三: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大形势相呼应,中国文化亦从唐型文化转向宋型文化……所谓唐型文化,是一种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而宋型文化则是一种相对封闭、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

材料四:宋文化细腻丰满,但在气魄上远不及汉唐文化气势雄壮。唐太宗李世民以“天可汗”的尊称威慑周边民族,而宋代自立国之始,就为外患所困扰,长期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政权相对峙……(这些少数民族势力)对宋人世界的长期包围与轮番撞击,产生了双重文化效应。一方面,北宋人因被动挨打而生的忧患,南宋人因国破家亡而生的忧患,渗透于宋文化的各个层面……另一方面,契丹、党项、羌、女真等游牧民族从汉文化吸取到丰富营养。在辽朝,孔子受到朝野上下的尊崇。《贞观政要》《史记》《汉书》等汉文化名著被译成契丹文字,广泛流行……(西夏)已是任用中国贤人,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马,行中国法令了。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 戏曲之代表 表演区 观众区 说明
春秋战国时期 优伶 贵族厅堂、殿庭、
院落
殿庭、坐席、
帐篷
优伶大都为奴隶
汉魏时期 百戏 百戏是歌舞杂技的融合;
观众区的抬起
隋唐时期 歌舞 歌台、舞台、乐棚 神庙广场 表演区的抬起
宋元时期 杂剧 舞亭、乐亭、后台
(准备区)
神庙广场、瓦舍勾栏 表演台加上屋顶;
出现了固定的演出场所
明清时期 南戏、京剧、
其他地方戏
增加伴奏区 神庙广场、街巷、会馆、
城乡宗祠、酒楼、茶园
前台加宽,后台加大

——摘编自罗德胤、秦佑国《中国戏曲与古代剧场发展关系的五个阶段》

材料二

19世纪末,教会学校组织学生演剧,让中国学生堂而皇之地登上舞台,不仅有助于扭转、打破国人的传统偏见,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所演之剧,不再是中国旧式的戏本,演剧的方式,也完全不是中国传统旧戏唱念做打的做派,而是直接用外语原文演出外国经典戏剧作品,演剧方式也是严格依照西洋戏剧的样式和要求进行,使其成为当时国人眼中的新潮、时髦之举。进入20世纪之后,伴随着清末“戏曲改良”运动,学生演剧逐渐跃出校园走向社会。受该运动的影响,学生所演的自创剧目的题材也基本上取材于社会时事,主题则和“时装新戏”一样主要来自维新派的社会、政治改良思想。

——摘编自范方俊《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