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嘉定区2017-2018学年中考化学二模考试试卷

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入,做了对照实验,完善了方案。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取上述方案C中的溶液少许,滴加,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③探究方案①中C的溶质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

产生白色沉淀

溶质成分为

步骤二:

举一反三
某小组同学在查阅“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的原因”时,看到了以下资料。

【资料】

i.实验室所用酚酞溶液pH<8。溶液中,酚酞的分子结构会随着pH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结构在溶液中会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具体如下表所示。

溶液的pH

1≤pH<8

8≤pH≤13

pH>13

酚酞的分子结构

内酯式

醌式

羧酸式

酚酞溶液的颜色

无色

红色

无色

 

ii.醌式结构的酚酞能与H2O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该物质在溶液中的颜色不会随着pH的改变而改变。

iii.NaOH溶液浓度越大,溶液pH越高。

该小组同学对上述资料产生了兴趣,决定对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展探究。

【进行实验】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数据

1-1:配制pH为13的NaOH溶液,取5 mL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后,分成两等份

 

1-2: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

1-3: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红色褪去

组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数据

2-1:分别配制pH为8、10、11、13

的NaOH溶液,各取5 mL分别

加入4支试管中,再分别向4支

试管中加入5滴30 % H2O2

液,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每支试管中溶液都先变成红色, 然后红色逐渐褪去, 各支试管褪色时间如下图所示:

2-2:配制pH为9的NaOH溶液,分别取5 mL加入4 支试管中,再向各试管加入5滴质量分数分别为0.5%、1%、2% 、4%的H2O2溶液, 最后各滴入2滴酚酞溶液

每支试管中溶液都先变成红色, 然后红色逐渐褪去, 各支试管褪色时间如下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过氧化钠(Na2O2)是常用的漂白剂,用于羽毛、织物等的脱色。化学小组将其投入水中,观察到二者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放热。

(1)化学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生成的气体,小木条复燃。查阅资料得知,该反应另一生成物为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1{#/blank#}。

【提出问题】若将反应后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剩余溶液M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①NaOH;②Na2CO3;③NaOH、Na2CO3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按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方案1:取少量M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CaCl2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方案2:取少量M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Ca(OH)2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方案3:取少量M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Ca(NO32溶液,过滤,再向滤液中通入CO2

【得出结论】猜想③成立。

【交流评价】

(2)同学们交流讨论后认为:方案1和方案3正确,方案2错误。

①方案1中交换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blank#}2{#/blank#}(填“能”或“不能”)得出相同结论。

②方案2无法证明M中是否有{#blank#}3{#/blank#}(填化学式)。

③请简述方案3正确的理由是:{#blank#}4{#/blank#}。

【延伸拓展】

(3)还可利用离子传感器测定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数目,得出猜想③成立。溶液M中阳离子(H+除外)、阴离子的数目比X的取值范围是{#blank#}5{#/blank#}。
(4)应向放置后的剩余溶液M中加入适量{#blank#}6{#/blank#}(填名称)处理后才能排放。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