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唐诗宋词是一座巍巍丰碑。在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也能听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吟低唱。在这里,有       的报国志,也有       的故乡情;有     的江南春景,也有独上西楼的凄清秋色……它们共同托起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珠穆朗玛。

A、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B、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 C、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D、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小题。

【材料一】①现在,“落日六号”内部已完全处于失重状态,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的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

②她在地心的世界是那个活动范围不到10立方米的闷热的控制舱。飞船上有一个中微子传感眼镜,这个装置使她同地面世界多少保持着一些感性的联系。但这种如同生命线的联系不能长时间延续下去,飞船里中微子通信设备的能量最后耗尽,这种联系在两个月前就中断了,具体时间是在我从草原返回航天中心的途中。

③那个没有日出的细雨蒙蒙的草原早晨,竟是她最后看到的地面世界。“落日六号”的中子材料外壳足以抵抗地心的巨大压力,而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50至80年,她将在这不到10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

④我听到了她同地面最后通信的录音,这时来自地心的中微子波束已很弱,她的声音时断时续,但这声音很平静。

⑤“……今后,我会按照研究计划努力工作的。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请你们放心,我现在已适应这里,不再觉得狭窄和封闭了,整个世界都围着我呀,我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上面的大草原,还可以清楚地看见那里的每一朵小花呢……”

⑥在以后的岁月中,地球常常在我脑海中就变得透明了,在我下面6000多公里深处,我看到了停泊在地心的“落日六号”地航飞船,感受到了从地球中心传出的她的心跳,听到了她吟唱的《月光》。

⑦有一个想法安慰着我: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材料二】在叙述特征上,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例如,小说《流浪地球》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写出了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在人物方面,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

【材料三】《流浪地球》电影一开场,就开启了一个宏大的叙事:人类在地球表面上装满发动机,推动这个星球在太阳氦闪引发爆炸之前,去往比邻的星系。而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最终在父辈的感召之下成长,成为让地球从木星引力中挣脱出来的英雄。以宇宙为背景的宏大设定,配上太空场景、灾难景观、工业风格、热血少年,让电影颇具观赏性。

在这个电影世界中,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熟悉的中国元素。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面对危机的人类,竟然带着地球这个家园一起去往远方。这或许也是很多人对这样一部电影开启的世界更为期待的原因。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中国价值、东方理念,在人类想象力的疆域里延伸,在更为极端与特殊的情况下处理人类面临的永恒拷问。

阅读

攀登基拉韦亚山

[英国]布拉西夫人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巨大的火山口边缘。火山中心有一百多米深,四周是垂直甚至悬空的峭壁。火山口的直径有六七千米,满是大堆大堆冷却了的沥青,看起来就像一口大锅。中间灼热的暗红岩浆不断向我们涌来,地面四处都是红彤彤的岩块、火焰和烟雾。

我一直期待能在火山上见到奇观,所以对这里的第一印象相当失望。不过我确实见到了新形成的火山口,里边是一片火海,熔岩的四周耸立着峭壁。

我们一行八人在沃尔卡诺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午3点在两位向导的陪同下再次出发。我们还雇了三名工人搬运行李和生活物资,他们在回程时还可以帮忙搬运采集的样本。

我们首先攀下了百米深的悬崖,它原本是老火山的环壁,但现在覆盖着厚厚的绿植。道路十分险峻,许多地方都嵌有之字形木阶,否则根本无处落脚。

到达底部以后,我们踏上了冷却后的岩浆形成的地面,昨晚我们曾对这里做过一些观察。岩石的裂缝之间已经出现了一些土壤,细小的蕨类植物顽强地存活下来,把绿色的叶子高高地伸向了阳光。

在这里行走能令人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熔岩形成的平地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凸起,那与它们最初的温度和冷却的速度有密切的联系。地表有些像玻璃的半成品,在我们的脚下不断碎裂。

有些地方看起来如同一锅沸腾的水突然被石化,有些是黑色及彩虹色的熔岩形成的波涛,或者是一大股纠缠不清的绳索,还有的像是成堆的风琴管,或是小山丘或是圆锥

我们不断前行,熔岩的温度也越来越高。破碎的缝隙中开始升腾起热气,令我们的鼻子和喉咙感到疼痛不已。后来,我们走到岩浆的下风区域时,每一步都变得异常艰难,蒸汽差点把我们熏死。

这里的岩浆显得更光滑透明,似乎是因为它们的温度更高。其中富含硫黄、明矾和其他矿物质,映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在透明度特别高的地方,可以看到下边黏稠的条状岩浆,如同棕色的玻璃丝,因此被称为“裴蕾的头发”。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新火山口,开始攀登它外层的环壁。又薄又脆的外壳多次在向导的脚下碎裂,并从其中涌出炽热、炫目的气体,令人窒息,向导不得不尽力快速躲开。但我们还是成功登顶,眼前的一切令大家目瞪口呆! 我一瞬间愣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站在那里望着那幅既壮观又恐怖的景象。

我们就站在悬空的崖壁边沿,脚下三十多米深处是盛满岩浆的湖泊,直径差不多有1500米。岩浆不断撞击着对面的岩壁,发出的声音仿佛是海洋在暴风雨中的怒吼,血红的岩浆翻起巨浪,不断扑向坚硬的陆岬,然后冲上峭壁,把猩红的火星撒向空中

躁动不安的岩浆湖沸腾着,冒着气泡向上升腾,任何一种状态都无法保持两分钟。一般情况下,它呈现出一种单调的暗红色,表面覆盖着薄薄一层灰色泡沫。这些泡沫始终在不断膨胀和碎裂。湖中时而喷涌出黄红二色的火焰组成的喷泉、瀑布和旋涡,有时从中裂出一条金黄色的大江,有时是四五条小河。

日落时分,黑暗渐渐笼罩在火山上,景象就更为可怕了。为了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们稍稍退后了一些,也想吃点带来的食物。但爆炸和刺眼的火光一个接一个,我们目不暇接,根本就顾不上吃东西。

狂暴的岩浆不顾一切要挣脱火红湖面的束缚,时而发出恐怖的怒吼,使人不由得联想到那是一群被禁锢的恶魔,正徒劳地撕扯着身上的锁链。他们尖叫呻吟,发出极度痛苦的呼喊,其中饱含着绝望。有时,至少有7个地方的岩浆同时怒不可遏地冲向岩石,制造出7处火焰喷泉。

我感到又热又不舒服,往四周看看立即就明白了原因何在。我们正站在一片灰色的岩石上,底下不到5厘米处就是一片火红。树枝戳进去会着火,纸片碰到会立刻化为灰烬,男士们无法凑到裂隙中借火点烟,因为热浪实在太猛烈了。

我们看了最后一眼,终于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开了这幅迷住我们长达数小时的画面。我们之前穿过的那片冷却的熔岩,现在却出现了通红的斑块,随时都有火焰喷射出来,岩浆横流,蒸汽和烟雾四处弥漫。

回程的路走起来非常吃力。我们排成一列,紧跟在领头的向导身后,只能踏着他的脚印往前走。不过总体说来,夜晚比白天更容易看清路线,因为现在我们能真真实实地看到危险之所在,而白天只能凭感觉。我们跨过或跳过了许多灼热的裂缝。如果不小心没踩对地方,我的脚就会陷进薄薄的外壳,火花四溅;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拄的那根木棍又着了火。

(选自《美国学生经典文学读本》,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