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上图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材料二:1958年7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南、湖北、福建等省部分地区办起了公共食堂,并予以提倡。11月10日社论指出,“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一个很好的口号。据10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农村共举办公共食堂265万个,在食堂吃饭的人口已达到70%—90%。此外,在收回自留地的同时,集市贸易也被取消。——高王凌《大梦初觉——大跃进和农民行业》(2)材料一中所描述的情况真实吗?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什么风气?这一风气的形成有何危害?(3)材料一、二反映的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哪一重大失误?其失误主要表现在哪里?这一失误带来了怎样的后果?(4)反思历史现象,我们要从中吸取什么历史教训?
根据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图为1958年《人民日报》上的宣传画,它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 )
材料一:“一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国家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多两,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2%用于工业,其中又把88.8%用于重工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l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但是,党仍然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为主。凡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二: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中国农民诗(1958年)
材料三:河南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6日)
请回答: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