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昌平临川育人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材料: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在开明官员的主张下,大清皇帝批准在北京设立“大学堂”。
材料中的“大学堂”指的是清朝建立的哪一学府?它创建于什么运动时期?当时的“大清皇帝”是谁?“大学堂”创立有何重大意义和影响?
材料一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中国社会缓慢地发生变化的同时,出现了《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可惜的是,在当时,对这两部意在醒世的著作予以最大注意的,不是中国人,而是 日本人。日本社会因炮声震撼而惊醒,中国社会却在炮声沉寂后又昏昏睡去……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①《北洋水师》 ②《我的1919》 ③《火烧圆明园》 ④ 《走向共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