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4次限时训练试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催化了国际分工,资本以其魔力无穷的巨掌将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中,使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

——摘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可以在更大范围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抗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摘自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依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加强“各民族的相互往来”的交通工具。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对未来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事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4)、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发展中的中国应如何积极应对?(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举一反三

中外现代化之路

材料一   引起时代变化的引擎

特征

蒸汽时代

信息时代

时间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核心发明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正确填写表格中的序号内容。从三个时代变化引擎中任选一个,说明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之历程

(2)根据材料二,从三个模式中任选一个,概括它在现代化方面所做的突出贡献。

材料三   所谓“西式现代化”逻辑,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走过的道路及由此呈现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在经济运行方式上,采用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其必然逻辑是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以及由此导致的阶级分化和斗争;在政治运行方式上,采用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其必然逻辑是以夺取和护持执政权为核心目标的激烈党争以及由此导致的政治极化和斗争;在生态问题上,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策略,其必然逻辑是生态恶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劣质化;在对外关系上,采取霸权主义指引下的扩张取向和掠夺行为,其必然逻辑是强权政治横行、对外战争频发以及由此导致的国家间对抗。

——王存刚:《中国道路对“西式现代化”逻辑的历史性突破》

材料四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在表格的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

比较项

中国

西方

经济运行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以物质利益为根本驱动力的市场经济

政治运行方式

以代议制为内核的民主宪政

生态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对外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