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中山市教育联合体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月联考质量检测试卷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阶段是(    )

A、 B、 C、 D、
举一反三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这场战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说说“界碑”的含义。
(2)指出与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有关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罪魁祸首。再列举一例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材料二   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线铁路。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史实

(3)根据材料二,写出出现这一现象签订的条约。指出此条约中导致的这样的现象出现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此后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方式发生了的变化。

材料三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4)指出材料三的战争及签订的条约,并指出它给中国带来了的影响。
(5)面对外来入侵,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可是直至清朝灭亡,我们的抵抗均以失败告终!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反入侵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对今天中国崛起的启示。

小切口承载大历史。通过历史小切口,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提升学习能力。重庆市兼善中学八年级的同学们以“文物 ·承载历史”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民族之殇】

材料一 第一小组:收集流失海外的文物图片,制作“流失文物”图片展板。

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原藏于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这件陶瓷被英国洛克爵士掠得。

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昭帝至隋炀帝十三个帝王像。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原因流亡海外。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座清代染金佛塔,历时200多年依然金光闪闪,充分显示出清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术。1860年被劫持到法国后,现在是法国枫丹白露宫的镇馆之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上述文物属于哪种史料类型。乾隆粉彩六方套瓶和清代鎏金佛塔流失海外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请你提出两条促进流失文物回归祖国的途径。

任务二【舆论宣传】

材料二 第二小组搜集到了《启蒙画报》报刊,整理资料如下:

彭翼仲1902年于北京创立《启蒙画报》,停刊于1904年。近代以来,康有为、梁启超 为代表的人士兴办报业,掀起了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这激发了彭翼仲的办报志向;1900 年,“京内大乱,白昼抢劫,杀人放火,无所不至”,彭翼仲险些丧命外国大兵之手,其父 因受惊吓而去世,彭翼仲痛定思痛,认为“欲从根本解决,避儿章教育之捷径,遂有《启蒙画报》之举”。

画报图片

后人回忆

图片配文: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凤国之桢

(支柱)……我愿小英雄,览画报启颛蒙。

梁漱溟:我从《启蒙画报》中得了许多常识。

郭沫若:《启蒙西报》的编述,我到现在还 深深地纪念它。近来中国也出了一些儿意杂 志一类的刊物,我总觉得太无趣味了。

萨空了:《启蒙西报》曾是我最喜欢的读物。 这个西报灌输了许多科学知识给我,像世界   人种的分类,五大洲的形状。

陆宗达(1984年口述):《启蒙画报》,我从中学了不少新知识,《画报》上还有国内 和国际的时事大事记,还谈辛亥革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彭照仲创立《启蒙画报》受哪些历史事的影响?从“画报图片”“后人回忆”中,分析《启蒙画报》的创办产生了什么影响?

任务三【社会变革】

材料三第三小组:搜集了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文物图片,进行了展示。

(3)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三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三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三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未涉及” 。

A.宜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终结。                                        (     )

B.中华民国元年月份牌,是中华大地首次使用阳历的见证。                    (     )

C.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     )

(4)依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5)结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文物·承载历史”的认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