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大兴区2018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试卷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中列出的三件大事,其共同的影响是(    )


A、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B、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D、打破美国对华经济封锁
举一反三
回望历史,中国曾领先世界,也曾受尽磨难,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我们不断奋进的民族精神,当代中国正以更加自信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

【古代  灿烂辉煌篇】

材料一:

材料二:明朝前期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他连续7次统帅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这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近代  自强雪耻篇】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政府5月26日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强调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地,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015年5月27日新华网

【现代  大国崛起篇】

材料五: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出席了万隆会议,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加强互利合作,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应。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六:中国把自己的事办好,保持合理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巨大的贡献,而且中国还在越来越多地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

材料七:

1932年,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参加了第十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在乘船漂泊多日到达美国后的第二天匆忙上阵,结果在预赛中惨遭淘汰,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材料八:

材料九:打工兴衰的过程,世纪上也就是其综合国力上升或下降的过程,……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是当今中国的奋斗目标。

——刘金源《综合国力与大国崛起》

百年回首,从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的惶恐自救到而今“玉兔九天揽月,蛟龙下五洋捉鳖”的信步从容。中华民族始终在困境中披荆斩棘,以昂扬之姿,尽展大国雄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间

口号

1900—1909年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年

尊孔复古;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_____________

1920—1929年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打土豪,分田地

1930—1939年

A

1940—1949年

B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

序号

年代

主要热词

1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新中国、当家作主、保家卫国、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3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4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I号计算机、喇叭裤

5

20世纪90年代

深圳速度、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6

21世纪初期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7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注:热词,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

材料三:从1912年到现在,中华文明处于一个关键的现代转型期……这一历史阶段分为两个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标志事件,意味着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一时期,中华文明一方面缓慢艰难地前行,另一方面面临重重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注:即社会主又道路)成为中华民族的必然选择。在第二时期,中华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重塑辉煌。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及近期的伊以斗争等一系列明争暗斗式的大国博弈深刻影响了当今世界。回望历史,大国关系的变化也影响和制约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维新期间(1868——1912),中日两国采用近代条约的方式,建立邦交关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韩邻国的沉沦为代价,由新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嬗变为主导东亚的帝国主义强国……

二战后,无论是冷战敌对,还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战后,中日关系的演进均与世界形势关联密切,构成东亚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宋成有《16世纪以来西方冲击下日本的嬗变与东亚国际格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导致中国“沉沦”的战争名称,分析材料一,简述中日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20世纪50-70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这期间中美之间的一例“热战”。依据材料二所指历史时期,运用相关史实印证中美两国是如何“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的?

材料三:

美俄关系一直是世界大国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曾经他们一度成为了同仇敌忾的盟者,当把敌人打败后,他们却又变成了势均力敌的仇者。

——摘自《大国关系》

(3)根据材料三图片提示,指出“美俄”当时成为“盟者”的标志性文件名称和二战后初期他们成为“仇者”在经济上的表现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

(4)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你认为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怎样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