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无锡市丁蜀学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材料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注:“不失时”:即不失农时)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八《务农》
材料二:贞观十年,太宗谓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心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李世民
材料四: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民间谚语
材料二 水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主要的港口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外贸所得,在政府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材料三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南宋,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那里的劳动人手,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材料二、三摘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
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新创的釉彩陶以青、绿、黄为主色调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
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技术引导)
(品种引入)
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21)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相传其种来自占城国(今属越南)而得名。性早莳(栽种)、早熟、耐旱、粒细,宜于高仰之田,对防止东南各地的旱害有一定效果。南宋时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江南东、西路和两浙路尤为盛行,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百度百科
(政策引领)
明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