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2016-2017学年名校语文小升初模拟试卷

阅读文言文《北人食菱》,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仕:做官。③坐:因为。

(1)、解释字的意思。

①识:             ②欲: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北人食菱,并壳入口。是因为

A、连壳吃可以清热。      B、他不知道吃菱要去壳。

②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这是因为

A、他们那个地方前山后山都有菱。     B、他不知道菱生长在水里。

(4)、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青藏高原路边的野花请不要采

    1998年,我随中国第一支女子长江源科学考察队到过青藏高原。那次高原之行中,我采访到,多年来在了解江源、认识江源的科学考察中,科学家们也曾办过傻事,付出过代价。

    为了研究江源的冻土、植被状况,有一位科学家曾从山上挖了一小块草皮带回研究所进行分析。让这位科学家没有想到的是,几年后他再到那片山上去的时候,原本绿绿的一座山,竟成了秃山。“挖走一块草皮能影响一座山的植被?”那位科学家对我讲这些话的时候,脸上堆满了愧疚。

    原来,青藏高原的生态属于脆弱的冻土圈结构,那里的生物原本就是生活在一个非常低水平的稳定状态,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制约的,这种生态系统对外界的变化特别敏感,所以会出现挖走一块草皮毁掉一座山的现象。

    在青藏高原我经历的另一件事是这样的:

    2002年6月的一天,当地人带着两个北京的摄影记者找藏羚羊拍摄。他们的车一开进山沟,司机、县长和两个记者都惊呆了。满沟都是藏羚羊。原来是藏羚羊产完羔后,正从繁殖地向尼玛的一条山沟迁徙。当地人粗粗地数了数,不低于6万只!

    就在当地人忙着数母羚羊和小羚羊时,两位记者高兴得简直就疯了。一个举着“大炮筒”似的镜头,一个扛着摄像机,连追带赶地拍摄。可是带着小羚羊的羊妈妈们,经不住记者们这么追赶它们的孩子。一时间,母羊带着小羊跑的跑,踩的踩,山谷里乱作一团,一只只小羚羊倒在了血泊中。

    县长急了,哪有这么拍的,羚羊受得了吗?可记者哪里肯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根本听不进当地人的大骂,没办法的当地人想出了招儿,从车上拿出绳子,把两个记者捆了起来。

    青藏铁路经过的青藏高原,有着荒野上盛开的鲜花,也有着挖一片草皮就能秃一座山的脆弱环境;那里生活着大量的藏羚羊,也住着世代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民族兄弟。向往着青藏高原的人们,路途中,当你从火车上下来呼吸高原的空气,欣赏昆仑山上的小草时,请千万手下留情,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当你的镜头对准前面奔跑的野生动物时,请尽量减少对他们的惊扰。因为,那片神奇的土地值得我们敬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