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
组别 | 种子数(粒) | 处理方法 | 萌发数(粒) |
① | 20 | 有光,不加水,25℃ | 0 |
② | 20 | 有光,适量的水,25℃ | 19 |
③ | 20 | 有光,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 | 0 |
④ | 20 | 无光,适量的水,25℃ | 18 |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
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发现,除幼苗胚轴的长度不同外,各组幼苗的出土数量、未出土幼苗生长状况、子叶大小等也有差异,如下表所示。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种植深度 | 6cm | 11cm | 18cm | 25cm |
出土幼苗数量 | 29棵 | 30棵 | 26棵 | 0棵 |
未出土幼苗 生长状况 | 1棵种子 未萌发 | / | 幼苗略有 萎缩现象 | 幼苗萎缩 现象较明显 |
幼苗子叶大小 | 较大 | 较小 | 只有痕迹 | 只有痕迹 |
生长的时间(天) | 幼苗有机物的平均质量(克) | |
光照下 | 黑暗中 | |
0 | 0.81 | 0.80 |
6 | 0.65 | 0.65 |
12 | 0.57 | 0.52 |
18 | 0.79 | 0.41 |
问:在12天到18天期间,光照下生长的幼苗,其有机物的平均质量变化情况与在黑暗中生长的幼苗有什么不同?请解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