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傲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禄爵,吾庸③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吕氏春秋·下贤》)

【注】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③庸: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臣卑鄙

③一日三至而弗

④于是相率而

(2)、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划两处)

桓 公 犹 下 布 衣 之 士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桓公所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者,遇士于是也。

(4)、对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傲禄爵”的价值取向,你怎么看?
(5)、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麽麽,你觉得玛利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麽麽?”
        阿格塔:“玛利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麽麽,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利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亚(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亚(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利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你说吧,玛格丽塔麽麽。”
        玛格丽塔(唱):玛利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起放声地笑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公元前630年,秦晋结好,一起进攻郑国。郑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郑文公派老臣烛之武赴秦营,试图说服秦穆公退兵……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fàn)南(汜南:汜水以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放下去)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既:已经)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损害)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 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