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山东省平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材料:艾森斯塔德认为: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具有“普遍化权力”的倾向,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其第一个一般性政治目标首先是“建立和维持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以及统治者的最高主权”;统治者的第二个一般性目标则是发展“有关资源动员的特殊取向”,“保证其能够从社会不同群体那里得到不断的、独立的资源补充”,“力图把社会的权力与控制的中心独揽于一己之手”,“努力控制这些资源而使之专为一己所用”。
——摘编自吴铮强《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结构之演变》
运用所学知识,试以北宋史实为例论证官僚帝国的统治者总是致力于扩张性的政治目标这一观点。(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证逻辑清晰)
①西汉“中朝”形成
②东汉设尚书台
③隋唐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参知政事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太祖派文官到各地任知州
④明太祖废丞相权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就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制度,至此,上至帝号、皇帝活动、王侯官员,下至百姓,都有了统一称谓,各异的文字书写也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中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