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中国古代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中枢机构,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其演变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A、呈现皇权与相权相抗衡的趋势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D、这种演变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世界史学者普遍认为,“四大文明”中除中华文明外,其他三个古代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民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摘编自邢广程《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

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主题,从表格中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传的演变 (部分)

两汉

仅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班固《汉书·叙传》、王充《论衡·自纪》数篇。附属于史著或学术著作,旨在叙述著书原委, 附带讲述作者家世、个人经历和思想等。

魏晋南北朝

三教并行,思想多元, 自传开始以独立的文体形式出现。江淹《自序》自叙生平、仕宦经历, 认为自己是“天竺缘果”“老氏清净”之人。庾信的《哀江南赋》采用骈体文,概述了自己由南至北的经历。

宰相“监修国史”制度确立,国家严禁私撰史传, 但作自传不在禁内。陆羽《陆文学自传》第一次自觉以自传命名, 自传作者主要是文人。

明中后期

随着阳明心学激发的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传大量涌现。剧作家还把自传写作延伸到了戏曲剧本。张瑀《还金记》中, 作者作为主角登场,全剧主要写其亲身经历。

清末民初

社会新陈代谢加快, 自传传主身份显著扩大。既有文人墨客的自传创作, 如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写作的《我史》, 也有军人、医家、画家、商人参与其中,如徽商詹鸣铎叙述本人及父兄商业经营情况的《我之小史》。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白话文成为自传写作的主流。为扩充销路, 杂志、出版社热衷于刊登、出版自传。男性自传侧重以亲历者身份描写抗战的宏大历史, 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女性自传大多仍以争取男女平等、个性独立、婚姻自由为旨归。

——摘编自骆兵、徐彩云《略论古代自传写作的历史进程与特点》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