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地,入其中者,目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在西溪,招余同。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张岱《西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后人遂以        ②目绮丽

③精在西溪        ④招余同

(2)、下面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必得躬历山川                   当西溪为最 B、日更定矣                         大奇景 C、已后典籍皆板本                   过岭西溪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类冒之       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治水必躬亲》)

③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

(4)、《湖心亭看雪》中深夜独往湖心亭赏雪,《西溪》中为自己未能在西溪归隐而感到遗憾,请你说说张岱具有怎样的个性和情趣?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选自《木兰诗》

    【乙】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_______。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①,妻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③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②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选自《迂仙别记》

【注释】①诟:辱骂。②适:嫁。③延: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戊寅冬,余携竹兜一、苍头一,游栖霞,三宿之。山上下左右鳞次而栉比之,岩石颇佳,尽刻佛像,与杭州飞来峰同受黥劓 , 是大可恨事。山顶怪石巉岏,灌木苍郁,有癫僧住之。与余谈荒诞有奇理惜不得诘之。日晡 , 上摄山顶观霞,非复霞理,余坐石上痴对。复走庵后,看长江帆影,老鹳河、黄天荡,条条出麓下,悄然有山河辽廓之感。一客盘礴余前,视余,余晋与揖问之为萧伯玉先生因坐与剧谈 , 庵僧设茶供。伯玉问及补陀 , 余适以是年朝海归,谈之甚。《补陀志》方成,在箧底,出示于伯玉,伯玉大喜,为余作叙。取火下山,拉与同寓宿,夜长,无不谈之,伯玉强余再留一宿。

(张岱《陶庵梦忆·栖霞》)

【注释】①苍头:老仆人。②黥劓:古代残毁人身体的酷刑。③日晡:天将暮时。④补陀:即普陀山。

古诗文阅读

【甲】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①苏幕遮:词牌名。这首词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②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明末清初彭孙通通《金粟词话》: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乙】

宝元初,元吴叛,时延安断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回:“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老子”谓范雍也。又城青润,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张唐英《范仲淹传》)

【丙】

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晁仲约度不能御,逾军中富民出金帛,县牛酒,使人迎 , 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弼时在枢府,议欲诛仲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弼回:“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遗之 , 法所当诛也。”仲淹:“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戳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王稱《范仲淹传》)

【注】①元吴:人名,即李元昊。②俾(bì):使。③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④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⑤醵(jù)钱:筹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