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广东省深圳市23校联考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开学考试试卷

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可通过观察玻璃管中煤油柱的高度变化来比较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如图).以下研究中所采用方法与此相同的( )

A、用水流类比电流来建立电流的概念 B、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保持材料和长度不变 C、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D、根据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判定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举一反三
阅读《从宏观到微观》回答问题题.

从宏观到微观

仰望星空,群星闪耀,宇宙到底有多大呢?目前人类利用哈勃望远镜所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达1026ly的宇宙深处.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由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已到达10﹣17m的微观领域,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他的学生说道:﹣你们看见远处那片树林了吗?由这里望去,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但走近一看,穿过它并不困难,它表面上是一堵坚硬的绿墙,其实是树干和枝叶编成的疏网…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9世纪90年代,汤姆孙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初,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之后,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自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已到达10﹣17m的微观领域,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他的学生说道:﹣你们看见远处那片树林了吗?由这里望去,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但走近一看,穿过它并不困难,它表面上是一堵坚硬的绿墙,其实是树干和枝叶编成的疏网…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9世纪90年代,汤姆孙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初,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之后,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自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人们去揭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