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测试

说说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①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②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落日的幻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阅读王敏的《北斗:助推国力,导航生活》回答小题

一,护卫国家安全

    ①卫星导航系统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因此,卫星导航系统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

②与目前应用广泛的GPS相比,我国的北斗系统起步晚了整整20年,但在技术上并没有落后很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说,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并且还有提高的空间。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不输于GPS。

    ③北斗系统在护卫国家安全上正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随即进行了信息化升级改造,使北斗的应用更符合舰艇远洋训练的需要,并率先在舰队水面舰艇部队推广。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海南,有渔民说,现在渔船上供奉两样东西,一样是妈祖,另一样是北斗。渔业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的一个行业。安装了北斗系统终端,不仅可以为船只导航,还可以通过北斗独有的短报文技术,报告船只位置和船上人员的情况。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近10万艘出海渔船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

    ⑤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曾出现震区通信设备全部遭到破坏,前往震区救灾的部队与后方指挥中心无法建立有效联系的紧急情况。情急之下,有关单位迅速调拨了一批北斗卫星用户机,配备给一线救援部队。后方指挥部实现了“看得见”的救援指挥,前方救援部队也实现了实时短报文通信,指挥命令及时下达,灾情信息实时上报,前后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保证了指挥调度顺畅。北斗系统在汶川地震救灾决策、搜救、医疗等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⑥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凭借着这些优势,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救援、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大显身手。

三,助推国民经济

    ⑦如今,上至航空航天,下至百姓日常生活,卫星导航应用技术不断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⑧据统计,目前,我国涉足卫星导航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厂商与机构超过5000家,2010年产值超过500亿元,预计2020年有望跃升至4000亿元。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也成为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⑨同时,随着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建设,北斗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在上海,智慧城市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即将启动,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技术创新基地将落户“大虹桥”。“智能呼叫”“智能交通导航”“特殊人群关爱”等民生应用项目,即将进入百姓生活。

    ⑩目前,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导航仪已经开始投放市场,直接“导航”百姓生活。但专家同时指出,北斗系统仍然要大力研发突破核心应用,并使应用形成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北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专家表示,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系统,期待北斗导航在卫星导航国际舞台上的“精彩演出”。

(选自《半月谈》2013年第6期,略有改动)

阅读《冠状病毒》一文,完成下题。

    ①1937年,冠状病毒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它的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

    ②冠状病毒颗粒的直径约60-200nm,平均直径约为100nm,呈球形或椭圆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个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状病毒的棘突有明显的差异。在冠状病毒感染细胞内有时可以见到管状的包涵体。

    ③目前所知,冠状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动物,与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有关。

    ④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 , 可引起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婴儿、新生儿急性肠胃炎。典型的冠状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适等感冒症状。有报道称冠状病毒感染会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等症状。

⑤在美国密执安州的一次家庭检查中,证明冠状病毒可以感染各个年龄组,0-4岁占29.2%,40岁以上占22%,在15-1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这与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不尽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发病率降低。

    ⑥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对其预防有特异性预防,即针对性预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解决病毒繁殖问题是其难题)和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即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疾病的措施,如戴口罩、保暖、洗手、通风、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

    ⑦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肺部感染。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各小题。

让人烦恼的青春痘

李 颖

①“只要青春不要痘。”青春是美好的,但“青春痘”却让人无比烦恼。

②青春痘多见于青年,男多于女,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青春痘有自限性。绝大多数患者青春期后逐渐减轻,以至消失。常见于17~18岁的青年,亦有早至10~13岁,迟至青春期以后或成人发病的。

③青春痘是发作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作的要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要素就是毛孔梗塞。毛孔梗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构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作的。不太严重的青春痘通常都能看到一个白色或者黑色的顶,这就是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白头粉刺亦称闭合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针头大小,毛囊开口不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丘疹中央为扩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从粉刺里能挤出一些白色的分泌物,这就是堆积在毛孔里面的油脂,并非脏的东西,也不是所谓的螨虫。

④痘痘长在脸上让人很不舒服,有些严重的甚至会流脓血,很多人不自觉地就去用手挤。当青春痘出现脓血状况时,有必要进行清理,但是如果没有进行专门的卫生处理,很有可能引起伤口的感染加重病情。

⑤挤压青春痘的危害有很多。首先,在挤压的同时会造成部分油脂被挤入皮下组织,造成毛孔溃烂,导致细菌扩散到其他部位,引发感染,形成皮下囊肿。其次,容易挤压到毛细血管,使血管破裂,如果污血没有完全被挤出,会淤积于毛孔内,很容易产生痘印,没有挤压愈合后也会形成痘印。另外,挤压容易使表皮细胞受损,伤口愈合后容易留下疤痕。最关键的是在脸部T字区挤压后,比别的部位更加容易受到感染,细菌可经海绵窦逆行至大脑导致颅内感染,严重的可能会危及生命。

⑥想要治疗青春痘,就应该从多方面进行注意,在生活方面应该做到不吸烟、不喝酒,如果是活动性或是炎症性的青春痘,就应该注意防晒,太冷太热的天气以及过分潮湿的天气都不适合治疗和预防青春痘。

⑦另外,患者的饮食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患者想要预防或是治疗青春痘,就应该忌掉辛辣的食物,和比较甜的食物,还有狗肉、羊肉等发物也应该少吃,对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多吃些,不过要适量。

⑧青春痘的治疗,不能盲目,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效药,大部分药物都含有激素,涂抹在皮肤上,会刺激皮肤,使肤色暗沉,更使得青春痘的病情越来越严重。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节)

学校在科技节期间,邀请你为科普知识展区的解说员,请完成各题。

蜡中之王

①秋天的白蜡树满树金黄,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点缀城市街道和景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②白蜡树原产于我国,分布范围广。白蜡树是木犀科梣属落叶乔木,原名梣树,别名青榔木、白荆树。树皮呈灰褐色,纵裂。羽状复叶,有小叶5枚至7枚,叶为纸质,呈卵形、倒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3厘米至10厘米,宽3厘米至4厘米,叶缘有锯齿。雌雄异株,圆锥花序,无花冠,花期为每年4月至5月。

③白蜡树树上生活着一种小虫子,雌虫繁殖后代,雄虫分泌白蜡。雄虫的分泌物能提炼出天然的白蜡。在全世界所有动物蜡、植物蜡、矿物蜡和合成蜡中,白蜡有“蜡中之王”的美誉。

④古代人们视虫白蜡为医药瑰宝。《本草纲目》记载:川蜡辛温无毒,可生肌止血,定痛补虚,续筋接骨,入丸服用可杀虫,频涂可治头上秃疮。历代医家都把白蜡作为外科药物,并用白蜡作为中药丸的封壳。

⑤白蜡除药用外,还被人们制成蜡烛照明,蜡烛的发明是古代的一次照明燃料革命。正如明代李时珍所云:“唐宋以前,烧烛、入药所用蜡,皆蜜蜡也。”因在唐代之前所用的是蜂蜡和植物蜡,易软化变形,只能以油脂或粗短的圆柱体点灯照明,而白蜡主要成分是虫蜡酸和虫蜡脂醇,其熔点高而稳定性强,不易变形,可制成长蜡烛,更利于使用、保存和携带。白蜡自唐代起就被用来制作蜡烛照明,直至近代炼制石油副产品石蜡出现,才逐渐被取代。中国人用白蜡照明的历史千余年,赋予白蜡特殊内涵,寄托诸多情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千古名句。

相传白蜡的起源归功于隋末唐初的药王孙思邈。孙思邈曾于618年和626年两次到四川峨眉山的牛心寺住下来,采药炼制“太乙神精丹”。一日他在太峨寺后山发现几棵树上结了很多果子,果子下方吊有白色透明的水珠,尝之有甜味,心想这果子可能有药用价值。于是他每隔几天去看看,看到果子成熟后,树枝密布一层小虫,并凭经验判断有雌虫和雄虫,可繁殖后代。不久他又发现树枝上竟然长出一层白霉(后来称之为蜡花),而且一天天长厚,他采下白霉尝后无毒,认为如果把白霉提炼,一定大有用处。到秋收时他发现原先的小虫变成蛾飞走了,在白霉上留下许多眼孔。随后他每年上山都注意观察,年年如是,判断树上的白霉是这些虫子所产,更引起他的浓厚兴趣。经试验,他发现那些白霉经过熬炼可做药,可治刀伤,有止血生肌的功效,于是他动员当地农民及时采收树上的白霉,教会大家炼煮白霉。他又经过几年努力,实现了虫子的人工培育,将虫子放养于树上生出白霉,白霉经炼煮成为白蜡,这就是峨眉白蜡的起源。峨眉白蜡开启了我国古代人工生产白蜡的历史。

⑦宋末元初,周密所著的《癸辛杂识》,记录了白蜡业发展情况:“江浙之地旧无白蜡,十余年间有道人自淮间带白蜡虫子来求售……其利甚博,与育蚕相上下,白蜡之价比黄蜡(即蜂蜡)常高数倍也。”当时蜡农根据白蜡树枝条可扦插成活而且萌芽力强的特性,早春从白蜡大树上剪取枝条插于土中生根发芽,插后第三春剪去顶梢促其侧枝生长,第四年放白蜡虫,快速大量培育适合放养蜡虫的枝杈繁茂的灌木状白蜡树。

⑧到了明代,白蜡产业发展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各地的白蜡产区蜡树成荫。当时,每年8月至9月间,漫山遍野的蜡树挂满雪白的蜡花,远望犹如冬日雪景。据史料记载,四川乐山“岁产白蜡千万斤”。

⑨在当代,虽然白蜡的照明用途被取代,白蜡产业总体规模比不上历史上的巅峰时期,但白蜡是世界珍稀特产,有着更为广阔的用途。白蜡具有质轻、光洁、不变形、成型精度高、防水防腐等特性,是铸造模型,制作防潮剂、防锈剂、润滑剂、抛光剂等的好材料,是医药、军工、轻工、化工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和配料,特别是军工、航天、科研等领域对白蜡的需求日益增加。

(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