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备考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①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垓下         壁:壁垒 B、田父曰:“左。”   绐:欺骗 C、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     购:悬赏
(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为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分为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10篇,50余万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②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矿税流毒,宇内已无尺寸净地,而淮徐之陈增为甚。增名下参随程守训者,徽人也,首建矿税之议。自京师从增出。增唯所提掇,认为侄婿。又不屑与诸参随为伍,自纳银助大工 , 特授中书舍人,武英殿。自是愈益骄恣。是时山东益都知县吴宗尧,疏劾陈增贪横,当撤回。守训乃讦宗尧多赃巨万,潜寄徽商吴朝俸家。上如所奏严追。宗尧徽人,与朝俸同宗也。自是徽商皆指为宗尧寄赃之家,必重赂始释。又徽州大商吴养晦者,家本素封荡尽,诡称有财百万,在兄叔处,愿助大工。上是之,行抚按查覆。守训与吴姻连,遂伪称勘究江淮不法大户,及私藏珍宝之家,出巡太平安庆等府,许人不时告密问。凡衣食稍温厚者,无不严刑拷诈,祸及妇孺矣。唯稍畏淮抚李三才,不敢至李所,住泰州。李亦密为之备,佯好语陈增曰:“公大内贵臣,廉干冠诸敕使,今微有议者,仅一守训为祟耳。他日坏乃公事,祸且及公。虎虽出柙,盍自缚而自献之?”增初闻犹峻拒,既又歆之曰:“守训暴敛,所入什佰于公。公半献之朝,以半归私帑,其富甲京师也。”增见守训跋扈渐彰,不复遵其约束,心愠已久,因微露首肯意。李中丞觉之,潜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训酷刑者,出首于增。云守训有金四十余万,他珍宝瑰异无算,并畜龙凤逆之衣,将谋不轨。李又怵增急以上闻:“公不第积谤可雪,上喜公勤,即司礼印可得也。”增以为诚言,果疏闻。上即命李三才捕送京师治罪,及追所首多赃。增既失上佐,迹已危疑,其部曲亦有戒心,所朘取不能如岁额。上疑增屡岁所剥夺且不 , 又苛责之。李中丞又使人胁之,谓:“阁臣密揭入奏,上又允矣。”又曰:“某日缇骑出都门矣。”增不胜愧悔,一夕雉经死。

(节选自《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

【注】①大工:指皇帝钦定的工程。②雉经:自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于谨字思敬。性沉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来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来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注]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曰文。

(节选自《周书·于谨传》)

【注】护:字文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姜曰广,字居之,新建人。万历末,举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天启六年,奉使朝鲜,不携中国一物往,不取朝鲜一钱归,朝鲜人为立怀洁之碑。明年夏,魏忠贤党以曰广东林,削其籍。

    崇祯初,起右中允。九年,积官至吏部右侍郎。坐事左迁南京太常卿遂引疾去十五年起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庄烈帝尝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容之

    北都变闻,诸大臣议所立。曰广、吕大器用周镳、雷縯祚言,主立潞王,而诸帅奉福藩至江上。于是文武官并集内官宅,韩赞周令各署名籍。曰广曰:“无匆遽,请祭告奉先殿而后行。”明日至奉先殿 , 诸勋臣语侵史可法,曰广呵之,于是群小咸目摄曰广。廷推阁臣,以曰广异议不用,用史可法、高弘图、马士英。及再推词臣,以王铎、陈子壮、黄道周名上,而首曰广。乃改曰广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铎并命。铎未至,可法督师扬州,曰广与弘图协心辅政。而士英挟拥戴功,谋擅朝权,深忌曰广。

    曰广尝与士英交诋王前。宗室朱统鎖者,素无行,士英啖以官,使击曰广。泽清又假诸镇疏攻刘宗周及曰广,以三案旧事及迎立异议为言,请执下法司,正谋危君父之罪。顷之,统鎖复劾曰广五大罪。曰广既连遭诬蔑,屡疏乞休 , 其年九月始得请。入辞,诸大臣在列。曰广曰:“微臣触忤权奸,自分万死,上恩宽大,犹许归田。臣归后,愿陛下以国事为重。”士英熟视曰广,詈曰:“我权奸,汝且老而贼也。”既出,复于朝堂相诟詈而罢

    曰广骨鲠,扼于憸邪,不竟其用,遂归。

(选自《明史·姜曰广列传》,有删改)

(注)①朱统鎖:明宗室。②憸,xiān,奸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