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韶关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顺利度过了危机,资产阶级统治得到了巩固与扩大,其中有些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借鉴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材料三: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原来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因此,列宁对其这样评价: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材料四: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一方面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图相关的任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答题格式为:图凡是什么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这文件是谁签署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说农民被剥夺一千二净的依据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在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举一反三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也尚未开始。而西方列强在东亚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地大物博的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对西方列强力量的牵制,都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日本维新派本身也比较注意外交斗争策略,尽量利用英法、英俄之间的矛盾。
而清朝戊戌变法已经到了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上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对应题号后涂(填)“C”。
(1)材料所述的中日两国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大不相同。({#blank#}1{#/blank#} )
(2)欧美列强不希望日本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明治维新不利。({#blank#}2{#/blank#} )
(3)进入19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列强在亚洲地区的争夺日益激烈,矛盾重重。({#blank#}3{#/blank#} )
(4)争取民族独立,摆脱列强侵略,是日本明治维新的重要目标。({#blank#}4{#/blank#} )
(5)相对于日本的维新派,中国的维新党人显得幼稚而经验不足。({#blank#}5{#/blank#} )

十八大以来开启了改革事业的新启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以更大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回顾中外重大改革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一)改革设计篇:改革取决于改革社会群众,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勇气。

材料一:孝文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图一:商鞅舌战图

(二)改革意义篇: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材料二: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

(三)改革实践篇:改革没有固定模式,走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材料四: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五: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六: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谈话要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