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三次(12月)月考试卷
清朝初期,出现了康(熙)雍(正)乾(隆)所谓的盛世,然而,大清帝国的经济基础,从根本上讲与汉、唐、宋、明并无差异,从总体说来仍是一种量的堆积即简单增加,我们将其称之为等差级数发展类型。而且,这一等差级数的堆积型增长,并非是无限的,而是有限度的。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国家生命力的接力棒传到英国,而此时大英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不再是简单增加,而是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即等比级数式的质的飞跃和崛起。
——摘编自何川芳《世界历史上的大清帝国》
运用清朝前期(1644-1840年)和近代英国(15世纪-1917年)史实,围绕“清朝量的增加与英国质的飞跃”为中心,对上述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说明:要求从论题,阐述和结论三个方面展开,并且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一 (清前期)苏城机户(工场主)多雇人工织。机户靠手中的资本、生产资料购买劳动力(雇工),“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机匠(雇工)“计日受值”或“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据《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二 清朝雍正帝时“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故设军机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清朝雍正帝说:“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鸦片战争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用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摘编整理自赵尔撰《清史稿》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