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长宁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一个雨天,一家旅店的主人想拒绝来客投宿,于是在大门口写了一幅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目的是让客人知难而退。但过往的旅客一看,纷纷欣然入住。原来,主客双方对这个句子的停顿标点不同,对句义的理解也完全相反。请你分别为主人和客人标点:

①主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②客人: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 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 , 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 , 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备注】甲乙两文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

【注】①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②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其荒凉。③教禁:教化和禁令。④相侔(mòu):相等。⑤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⑥衡湘:衡山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

下面是学校八年级正在开展的“走进苏东坡”系列活动 ,邀请你 一起参加 。

【甲】黄州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 无所附丽 , 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ō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⑦汝:汝州,指今河南郏县。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返回首页

试题篮